长沙北站旧仓库变烟火集市,重拾“1911时光”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1911年运营通车的老长沙北站,告别百年枢纽使命后,在开福区新河街道幸福桥社区留下一个废旧的老货运仓库,一度经营过驾校和废品站后,归于沉寂。只有原址拆下的3000余口老字砖,无声诉说着半个世纪来货运铁路在中心城区的兴衰。
同样承载着满满回忆的老毛家桥大市场,就曾和这个旧仓库打隔壁,老毛家桥大市场拆除后,幸福桥社区一直没有菜市场,很多老毛家桥市场摊贩也盼着“回娘家”。
把烙着老长沙北站记忆的旧仓库废墟,爆改成一个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迷你“毛家桥”,如何?长沙晚报曾报道过改造50岁C类危房的90后建筑师于悦,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场“变形计”。13日,由火车北站商业储运公司货运仓库旧址改造的“幸福拾光1911”生活集市开业,其中七成商户都是原老毛家桥大市场摊贩。在浓浓怀旧情愫中,燃起新的人间烟火。
3000老字砖讲述“火车进仓库”往事
“白沙”“华新”“协记”……3000余块赭红色老砖,每一块上都有刻字,砌成了一堵斑驳怀旧墙,墙上“幸福长沙”四个白漆大字很有网感,引来不少买菜的市民拍照打卡——菜市场里有怀旧打卡墙,记者还是第一次在长沙看到,这已成为了“幸福拾光1911”生活集市的地标。
“和我们现在的无字红砖不同,过去的老砖都是字砖,刻有砖窑或工匠的名字。”知名文史专家陈先枢一直关注火车北站老旧货运仓库旧址改造,一眼看到这些砖就直呼“有年头”。
陈先枢告诉记者,幸福拾光1911生活集市所在的潘家坪路229号,曾是长沙市商业储运公司仓库,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不要小看这如今破旧的仓库,它和老毛家桥大市场一样,火车可以直接开进来!”陈先枢说,这些字砖无声诉说着半个世纪前货运火车呼啸开进城中心,直达仓库,甚至在毛家桥市场卸下大宗水果蔬菜的往事。
于悦曾将位于开福区望麓园街道营盘街社区内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危旧厂房,爆改成集民宿、咖啡馆、长租青年公寓等一体的“青年综合体”,对这些历史建筑印痕有特殊的职业敏感。他带着工人到处搜罗仓库废墟里的老字砖,在菜市场里建了这堵怀旧打卡墙,留存历史记忆。
集市七成商户来自念旧的“老毛家桥人”
由老长沙北站煤栈改建的老毛家桥大市场,建于1996年,2013年随着城市发展需要被关停。其旧址与现在的幸福拾光1911生活集市相距不过200米。除水果商户搬迁至四方坪新毛家桥市场外,蔬菜、水产、干货等摊贩大都四散各方。
“我是老毛家桥市场的第一批商户,搬走后一直想着有机会能回来开店。”“吴氏农家土猪肉”档口的老板吴立新自老毛家桥市场拆除后,辗转在新河、华夏农贸市场开店,一直对“老毛家桥”念念不忘。当年他和老婆开店,如今带着31岁的儿子吴亚斌来怀旧开新店。他说,“老毛家桥”是他的福地,今天一上午就卖了3头土猪,超过自己其他门店。
水产老板郭秋良2005年进老毛家桥市场开店,买房子、孩子读书都在这附近,听说老货运仓库要开市集,他第一个报名入驻。幸福桥社区优质的服务、熟悉的环境和老客户,让生意做得舒心。幸福拾光1911生活集市经营生鲜水果、蛋糕烘焙、海鲜水产、干货特产、长沙特色美食小吃等社区服务型业态,项目面积约4800平方米。像吴立新、郭秋良一样的“老毛家桥人”占了集市商户的七成。
长沙国控集团博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于悦和合作伙伴投资将这处国有资产租赁盘活,并进行城市有机更新,先后对危旧房屋进行了主体结构加固、消防改造、屋顶围墙翻新、污水和排水管网系统改造、电力改造等整体提质装修改造。陈先枢表示,长沙新一轮城市更新坚持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开福区有不少类似老长沙北站货运仓库改造这样的代表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经验值得借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