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时扫遍湖南且识别精准!遥感AI赋能“固废”监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卓 通讯员 陈海如)有了遥感固废AI识别系统“神助攻”,仅需6小时即可全覆盖扫描全省122个区县重点区域,赋能固废监管,守护三湘四水!26日,由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主办的“AI赋能、智守山河——遥感固废AI识别系统应用成果展示交流会召开。来自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检察院,城管、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环保社会组织及科研院校的代表齐聚,探讨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如何助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致力于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湖南样本”。
六小时扫遍全省准确率最高达99.99%
据北京建筑大学技术专家李琛介绍,遥感固废AI识别系统,由“遥感固废AI智能识别子系统”与“GIS防控态势感知子系统”组成,基于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能够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智能解译,实现对垃圾堆点、渣土堆、尾矿库、填埋场、采挖点等五类固废的精准识别。系统依托超过1.3万个样本训练,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9.99%,仅需6小时即可完成全省122个区县的重点区域扫描,极大提升了排查效率。

曙光环保理事长潘东海表示,系统试运行以来,已联合志愿者,完成实地核查2465个疑似固废图斑,发现问题点位1530个,其中疑似危废及一般工业固废的点位达266个。系统配套的“守护山河”小程序,助力长沙、株洲、益阳、常德、娄底、怀化、张家界等多地完成整改。
多方呼吁技术落地需协同推进
遥感固废AI识别系统在湖南试运行以来,各方评价如何?各方代表对系统应用效果提出充分肯定。常德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出,该系统在常德试点期间协助清理2.6万余吨建筑垃圾,成效显著,期待将高科技手段纳入常态化监管体系。

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建军认为,湖南环保组织在数量和行动力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技术上已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该系统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呼吁推动“行业联动”与“跨部门协作”,让科技赋能环保的效益最大化。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姚红表示,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的源头治理,办理了“锰三角”“珠江流域”尾矿库治理等一批有影响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案件。该系统的精准识别能力可与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形成互补,推动“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司法保障”三位一体协同治理。建议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结合有奖举报、公益诉讼等手段,形成监督合力。
尽管系统已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但在数据更新频率、复杂场景识别、人力核查跟进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潘东海坦言,目前机构筹资困难、人力不足,制约了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下一步,曙光环保将联合在地组织、志愿者与司法机关,构建“遥感+AI+志愿者+律师”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固废治理从“发现”走向“解决”。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