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夜校”开讲,家校携手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0日讯(通讯员 彭娜)“以前和孩子沟通,除了问学习就不知道说什么,现在学会了‘共情’和‘倾听’,家里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了。”在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最新一期的“家长夜校”结束后,五年级十一班刘加卓妈妈感慨道。清水塘第三小学正通过已坚持两年的“家长夜校”项目,将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中“培育家庭和谐亲子关系”的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温暖家庭的生动实践。

精准对接政策,从“单向说教”到“精准施教”
《十条措施》第九条明确要求,“培育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并指出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将心理健康作为必讲内容”。清水塘第三小学的“家长夜校”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深度回应和超前探索。
“学生心理健康的根基在家庭。文件要求我们做的事,正是我们两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路。”开福区政协委员、学校校长谢益林介绍,学校彻底摒弃传统家长学校“单向说教”的模式,转而通过前期问卷,精准锚定家长在“学业焦虑疏导”“有效沟通技巧”“青春期心理应对”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构建起“基础+特色+定制”的三维课程体系,实现了从“泛泛而谈”到“精准施教”的转变。

数据见证成效,构建“家校育心”实体化平台
两年来,40余期专题课程、覆盖6000余个家庭、平均92%的参与率、100%的课程满意度……这一连串的数字,见证了“家长夜校”从一项倡议成长为落实国家政策的“鲜活样本”。
为确保课程的专业性与组织的严谨性,学校组建了由心理学专家、骨干教师构成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并建立起“行政带队+教师协同”的现场保障模式,为家长营造专注、开放的学习场域。同时,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轮学号+自愿参与”等方式,有效破解了家长的“工学矛盾”,确保了政策的全员覆盖与有效触达。
实效反馈:从“家庭内耗”到“亲子共赢”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而落实的效果体现在每一个家庭的改变中。“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情绪的‘读心力’,破解了家庭内耗。” 2306班刘籽诺妈妈在课后心得中写道。另一位家长则坦言,自己彻底改变了单一说教的模式,学会了用多种方法引导和共情孩子。
实打实的数据更有力地证明了夜校的成效:两年来,家长对亲子沟通方式的改进率达82%,学生对“家庭氛围满意度”的测评得分显著提升。这一变化,直接呼应了《十条措施》中“引导家长多陪伴多关爱”“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和睦的家庭环境”的核心目标,从源头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筑起了第一道,也是最牢固的一道防线。
清水塘第三小学校长谢益林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对标《十条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并探索“家长夜校+社区服务”的融合模式,将这一成功实践在更广范围内推广,系统性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