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小记者对话“龙爸爸”:聆听福利院里的大爱故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日讯(通讯员 周伟 余燕婉)昨日下午,长沙县盼盼教育集团邀请长沙市政协委员、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简称市一福)院长龙环给老师们开展师德师风培训,该集团近百名老师和长沙晚报小记者聆听了龙环分享的福利院里的大爱故事,为新学期注入满满正能量。
下午2时30分,培训在盼盼二小多媒体教室举行。据了解,龙环自2009年开始担任市一福的院长,在培训课上,他分享了近年来发生在市一福的爱心故事。他说,很多的护理员,因工作无法脱身,多年不能回家过春节,有一个护理员,19年没有回家过年。谈到自己,龙环说有一次女儿的家长会和福利院的孩子家长会撞车了,他只能选择委屈女儿。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女儿的一次家长会。在他看来,福利院所服务的是特殊群体,既需要超强的服务意识,又需要大爱情怀,这就是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据介绍,市一福的孩子刚进福利院时都没有名字,市一福给这些孩子都取姓“龙”,寓意“龙的传人”,近10年来,市一福共有近400个孩子取姓“龙”。“凑巧的是,我也姓龙,所以市一福的孩子们都叫我‘龙爸爸’,我很喜欢这个称呼。”龙环说。
为什么本次培训邀请福利院院长来讲爱心故事?盼盼二小校长冯丽说:“福利院和学校做的都是爱心事业,它们有相通之处。作为老师,要有一种大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近一个小时的“爱心”分享,使现场的老师感触很深。“真的很感动,龙院长分享的爱心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新的学期,我们要用爱心来提升服务意识,通过服务来体现爱心。”盼盼二小德育主任万容妃说。
培训结束,来自盼盼二小1302班的五名长沙晚报小记者近距离对话“龙爸爸”,向龙环提问。
小记者王祺宇、廖昌豪、常志昊、彭利名、张佳芮采访龙环
王祺宇问:如果有人不接受你们的帮助,你们会置之不理吗?
龙 环答:帮助是相互的,人人都有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权利。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当然不会置之不理,但也不会强迫别人去接受,只是建议他通过接受别人的帮助来走出困境,将来若有机会,再来回报社会。
廖昌豪问:如果老人不接受您,您该怎么办呢?
龙 环答:这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如果这位老人是因身体原因导致认知出现了问题,他不接纳我,我也没有办法。如果是因为我的工作做得不好而不接纳我,我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的来说,老人是没错的,但要想走进每一个老人的心里,也是很难很难的。我的做法,就是多和老人沟通,多走动,跟他们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们就把我当朋友了。
常志昊问:你们的福利是每个孩子一模一样,还是根据情况来的?
龙 环答:政府给每个孩子的福利标准是一样的,但我们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福利就会因人而异。比如这个孩子疾病重一些,我们分配的福利就会多一些。我们会保障每一个孩子百分百的权利,不让每一个孩子因我们的服务不到位,而产生享受的权利不到位。我第一年到福利院工作的时候,带了一个烧伤、一个智障的两孩子回自己家里过年。过完年回来,其他孩子知道了,就对我有意见,说“龙爸爸”只喜欢他们两个,就不叫我“龙爸爸”了。后来,我就特别注意,哪怕是抱孩子,也会所有的孩子都抱一下,不让他们觉得我有偏心。
彭利名问:你们在工作上,有没有遇到误解呢?
龙 环答:这个就太多了,人与人之间出现误会是很正常的情况,我们要相互理解,多换位想一下对方的感受,误解就消除了。
张佳芮问:福利院的善款是从哪些渠道以什么方式募集的?
龙 环答:我们通过社会工作这一块,更多的去宣传,把我们的难处向社会讲清楚,希望吸纳更多的爱心人士过来。善款这一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金钱或物资支持,其实,陪伴也是一种支持。现在有一个新的方式,叫“以时间换时间”道德陪伴,今天我在福利院陪伴了老人多长时间,今后我老了,也希望别人能陪伴我多长时间。对于捐赠过来的善款,我们都会及时向社会公布使用去向,对于物资捐款,我们也会在物资上注明捐赠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