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从0到1到10,一个国家级新区的进阶密码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胡益虎 柯鸣 黄荣佳 尹婷
送龙腾四海,迎金蛇起舞,又是新的一年春节即将来临。
春天的脚步近了,万象更新,湖南湘江新区也迎来春华十载。
而麓山脚下、湘江奔流,见证着湖南湘江新区勇趟改革路的脚步。
拨开光阴的年轮,从0到1,从1到10,对于湘江新区,意义特殊。少年湘江正青春!从零开始、一鸣惊人、拾级而上,在共和国改革创新编年史上,必将刻下这一串属于湘江新区自己的数字。
零
0是始,从头开始,是新生事物萌发,是波澜壮阔的改革的起点。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201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组建湖南湘江新区的重大部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以母亲河湘江命名的湖南湘江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
无改革、不新区,就是湘江新区成立和发展的内核源代码。这更是长沙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依托。
改革,需要从0开始,破题、解题,头绪纷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无创新、不新区”的国家使命,激励基层的首创精神,破解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改革效能。
三年前,区政合一改革,从零开始,洞察时与势,坚持与笃定,不断勇趟改革深水区,勇破坚冰。
龙象征着力量、变革与智慧,2024年,湘江新区面临机会与挑战,也收获了繁荣与荣耀。
这一年,知识产权融资等44项改革试点突破,改革创新风险备案机制在全省推广,湘江新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荣获国家级荣誉27项,独具考验,先行先试,殊为不易,把握好了改革的破与立。
这一年,产业园扩容提质,长沙信息产业园承接长沙高新区经济职能,实现“破立并举”,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园区。土地要素市场改革,创新推出1.5级土地开发,试点房票安置“新区模式”,产业用地工地规模全省园区领先,提升了发展的质与量。
0还是从无到有的创新。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阔步前行,湘江新区以“研”塑城,发展的动能活力持续激发。
这一年,湘江科学城19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从“规划图”到“施工图”,湘江科学城首开区加速崛起,仅一年,湘江科学中心湘江院士港、科技服务中心等正式封顶,湖南大学科创港等“五大建”项目加速建设,高“研”值成为湘江西岸鲜明底色。
这一年,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破零”,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大飞机规模化长沙区域推进办公室落户;大科学装置“破零”取得积极成效,空间粒子束操控与效应模拟实验装置项目进展顺利,创新驱动蓄势聚能。
这一年,财信公募基金落户湖南金融中心湘江基金小镇,实现全省零的突破;湖南首个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平台——“天天麓演”岳麓山科创路演中心吸引千余团队同台竞技,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拔节生长,在湖南金融中心6.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聚集1300余家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4万亿元人民币,占湖南省四分之一,加速打造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这一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成功揭牌,智能网联领域获得第五块国家级牌照,从零起步,在一片城郊荒地建起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测试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从一个个零的突破,实现跟跑到领跑。虞公港从一片滩涂上建设开港运营,千亿级临港产业启航。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循环畅通,敢闯敢干。
9.5%,这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新区牵头或者参与的省级重点研发和技术攻关项目占全省近半壁江山,18个项目登榜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九成,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着科技爆发的力量。
0也是平衡与和谐。
这一年,橘子洲景区成为全国“零碳岛屿”,洋湖湿地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实现文旅资源与绿色低碳紧密融合。
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要效能,这一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排名国家级新区前六。直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税占比达77.8%,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这是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韧性。
以全省5‰的土地创造了9.2%的GDP,“三个高地”建设逐梦湘江,为高质量发展写下鲜活注脚,书写中部崛起新篇章。
壹
国家级新区,产业强区是基础。
2024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来到湖南,就走进了位于湘江新区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新质生产力在湘江西岸引擎轰鸣。
1是领跑,是登顶。
这一年,长沙高新区居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第19位,位居全省第一,岳麓高新区检验检测产业集群居全省特色产业集群首位,推进“五好”园区建设、“两个年”建设跑在前列。
这一年,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建立企业梯度成长体系,新增规上企业260家,总量近2000家,增量和总量均居全市第一;希迪智驾、福米科技等5家企业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0和1相生,组成的二进制正是数字经济的底层代码。
这一年,计算领域的唯一国家级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企业产值增长23%,“六机七芯”产业格局加速构建。
带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使命,新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阵营,先进储能正极材料产业规模全国首位。
1更是跨越,是奔向星辰大海。
这一年,新区产业取得国际“首”字号、“最”字号重大成果11项。首创性成果在全球展现新力量,以新区“硬科技”提升国家硬实力。
湘计海盾、麒麟信安助力神舟飞船逐梦九天,创造“中国高度”;矿冶研究院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深海重载采矿车载平台探秘深蓝,刷新“中国深度”;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出口海外,锻造“中国强度”;“天河”超级计算机的小数据图计算能效全球第一,跑出“中国速度”。
1还是打好“首”字牌,这一年,商圈“七虎闹湘江”,万象城等一批新商业项目开业,首发经济加速拓展的火热态势,推动商业资源连点成片、出圈出彩,新文旅、夜经济催生消费新活力,汽车、数码、家电以旧换新激发大宗消费新动能。
这一年,工业用电量、商业用气量、纳税企业数量等经济先行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市企业总量、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产业创新竞争力等6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居全国新区前两位。这是新区产业发展的强度。
带着建设“三区一高地”的国家使命,湘江新区正成为带动湖南省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拾
2025年即将迎来传统农历蛇年,蛇象征着智慧、执着与坚忍,湘江新区也将迎来自己的新十年。
10是一个圆满,一次轮转。
10由1和0组成,这也是数字产业的图腾,互联网岳麓峰会十年生长,由百人论坛发展成万人产业奏鸣曲,带动新区从互联网创业到推动“两化融合”“两业共融”创新,实施“智赋万企”,数智引领驶向蓝海。
10是升级,是跃升,是新起点。
新区“东提、西拓、南融、北延”,新增建成区超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净流入超10万人。
10是幸福指数,是民生密码。
扩充学位、新增就业、改造老旧小区、提质农村道路、新增养老、健身、康复设施……2024年十大民生事项完成,幸福指数升级。
10也是倍增指数,衍生出10的N次方。
新区产业国际“朋友圈”拓展至100多个国家(地区),从年初的“湘里乡情话发展——湘商面对面”新春恳谈会、海归论坛再到年末的海外侨胞故乡行,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湘江新区(香港)金融合作交流推介会上,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产业携手,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0亿项目扩能升级完成,标志性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从100亿企业蓄能成长,到千亿产业聚能成势,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拔节生长。
做强10条重点产业链,做大“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端产业新区,新区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100万级的人才聚集,“百万校友回岳麓”一呼百应,“人才政策十条”“湘江英才”等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厚政策,让人才“近悦远来”,以“岳麓山下好创业”品牌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打造青年的创业创新梦想之城。
10更是一个新起点、新图景。
十年生长,拾级而上,历史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是何种图景,需要这个国家每个区域、每一个个体共同绘就。
2025年,“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分量何其重。
2025年,新区开启新十年新征程,国家战略与新区使命叠加、融合。
“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这是省两会传递的发展路径,实施“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4×4”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株潭一体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安全稳定等各项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有新区作为。
“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挑好大梁,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长沙市两会的奋斗目标中必有新区担当。
“把握使命任务,坚定新区担当,当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一面旗帜。”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暨岳麓区委六届七次全会铿锵作答。
怎么干?2025年,湘江新区(岳麓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10的N次方目标:全力实施“双千亿”计划,完成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000亿元以上,高质量完成全年和“十四五”目标任务,为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新区力量。
少年湘江正青春!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扬帆再出发,再创新辉煌,新的一年,要继续围绕当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一面旗帜总目标,聚力推进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区实践崭新篇章,为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新区力量。
开局之年聚开局之势。建设高端产业新区,打造长沙现代产业重要承载区;建设前沿创新新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建设开放活力新区,打造全市改革开放先行引领区;建设一流品质新区,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标杆示范区。
回望来时奋斗路,踏遍坎坷成大道。新区的改革发展,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次付出、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湘江”实践路径,目标笃定,毅勇前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