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绿色军团”集结!奔向万亿“数字绿洲”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黄荣佳

岳麓山下,湘江西岸,澎湃的数字浪潮正悄然重塑这片土地的经济肌理。

近日,湖南省主要领导密集调研湘江新区天仪研究院、星河电子等企业,聚焦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关注背后,是湖南全力打造万亿级绿色智能计算支柱产业的雄心——力争今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作为企业汇聚的主阵地,湘江新区承载着深厚的产业基因。

何为绿色智能计算产业?湖南开创性地界定了其内涵,构建了“3+5”产业体系:“3”大核心产业(自主安全计算、北斗规模应用、音视频)是湖南强项;“5”大关联产业(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导体、新型显示、低空经济、智能衡器计量)协同并进。

安克创新、中电星河、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麒麟软件、华羽先翔、湘江鲲鹏……一批批新锐企业在湘江新区聚链成群,共同浇灌出岳麓山下的“数字绿洲”。

企业群星 闪耀“绿洲”

在湘江西岸,天仪研究院的卫星群每日掠过苍穹,将海量地表数据实时传回长沙地面站;星河电子的工程师正调试着一枚仅掌心大小的北斗导航芯片,它在深山密林中也能实现厘米级定位;在万兴科技的展厅里,影视创作者轻点鼠标,一段4K超高清湖湘文化宣传片便自动渲染生成。这些看似独立的场景,正被一条“绿色纽带”紧密联结——在湖南湘江新区蓬勃生长的“数字绿洲”上,北斗规模应用、音视频产业与人工智能三大核心产业,正以低能耗、高协同、可持续的创新范式,重塑计算产业的未来。

走进湖南中电星河电子的展厅,工业级北斗模块正在为桥梁监测系统输送实时数据。这些不足巴掌大的设备,凝聚着北斗规模化应用的核心竞争力——厘米级定位精度、城市楼宇穿透能力、能耗降低40%的芯片设计。2024年,湖南北斗产业产值增速达35.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支撑这一奇迹的,正是湘江新区构建的“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全链条体系。

在产业链上游,天仪研究院的37颗卫星组成商业SAR星座,不受天气制约全天候采集地表信息,为防汛应急、国土测绘提供即时数据支持。成立9年来已完成20次太空任务,其卫星数据服务已减少传统实地勘察产生的碳排放超15万吨。而在下游,星河电子将北斗芯片植入物流无人机导航系统,使湖南农产品冷链配送效率提升30%,车辆空驶率下降22%。这种“芯片—终端—场景”的闭环,生动诠释了湖南对北斗规模化应用的独特定义——不仅是技术覆盖广度,更是产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而位于湘江新区的长沙北斗研究院总部基地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这座长沙北斗的“超级工厂”将为湖南北斗产业迈上新台阶注入一剂强心针。

当北斗系统编织空天信息网络时,地面上的音视频产业正经历一场“绿色创意革命”。2025年6月,万兴科技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万兴天幕2.0,其生成的影视级AI视频,凭借专业级运镜控制、多层次立体音效生成,一经播出不仅吸引了在场观众的视线,也在行业内掀起国产AI电影的新浪潮。

而在近日上线的万兴天幕双端平台,更是将AI视频单条成本降至0.25元,让一流的模型实现行业底价,凭借极致的性价比让AI视频创作迈入普惠时代,大大节省了创作的时间成本和物资成本。此外,万兴科技还携手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高“研”值助力音视频产业能够“轻装上阵”。

这座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数字绿洲”,不仅是湖南绿色智能计算的物理载体,更是技术伦理的践行者。

以“绿”为底 产业向上

人工智能的绿色化进程同样瞩目。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强劲算力正驱动着园区高效运转,也在为园区企业发展降本增效。

在“玻璃房”——硅立方体机房内部,不仅有100P的AI算力,还融合了5P高性能算力和14400核通用CPU算力,搭配10PB高速存储,可满足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多领域业务需求。其采用的国产异构加速卡支持类CUDA生态,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成本。企业部署应用平均仅需3至5个研发人/日,这种共享算力模式特别有利于中小企业,使其无需巨额前期投入即可获得顶尖计算资源,实现快速上线AI应用。

同时,硅立方的核心系统PUE值低至1.04,远优于传统机1.3至1.4的水平,这种静默式液冷技术通过液体相变散热,不仅无风扇噪声,还能让芯片在50摄氏度左右的稳定环境中运行,比普通服务器70至8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更可靠,节能30%左右。

从高空俯瞰,总投资180亿元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已初具规模。这座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数字绿洲”,不仅是湖南绿色智能计算的物理载体,更是技术伦理的践行者。

在这里,构建了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电站+充电桩+地热能”的综合能源系统,为企业提供每平方米约120W的配电,是一般工业地产项目的两倍,满足数字经济企业研发需求的同时,也可实现园区节能减碳20%以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5%。

先进的设计和绿色环保的理念,助力产业密度不断提升,园区内布局的200余家新兴企业,实现从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开发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本地化,企业间物料周转和产业联动在园区内就能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密度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星河电子的北斗芯片在功耗优化的同时精度提升百倍,天仪卫星传回的数据流快速生成灾害预警地图,长沙智谷的“硅立方”助力汇视威和视旅科技打造各行业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大大降低企业成本……这些生动的例子,反复印证算力与减碳不再是矛盾命题。

从岳麓山巅俯瞰,湘江新区的“数字绿洲”轮廓清晰:北斗编织空天感知网,音视频重塑数字内容生产,人工智能优化千行百业能耗曲线。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如同绿洲中央的智慧泉眼,以强大算力驱动绿色实践,诠释着绿色智能计算的真谛。在这片沃土上,万亿级产业的大树茁壮成长,湘江新区正持续供给着企业发展的“养分”。

岳麓山下,湘江之滨,这片以“绿”为底、以“智”为核的“数字绿洲”加速拓展。万亿目标,标志着湖南制造业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关键跨越。当绿色算力如湘江之水奔涌不息,这片土地上的创新传奇,正翻开激动人心的新篇章。

【作者:柯鸣】 【编辑:柯鸣】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