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小目标”和大荣誉
袁隆平的“小目标”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5年,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开始在国内逐步大面积推广种植。
1979年,在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1986年,正式提出“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的杂交水稻育种战略,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1500斤至3000斤,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启动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目标。尤其在云南个旧创造了连续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超过1067公斤的产量纪录,2018年的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纪录。
2017年,在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宣布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突破,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2020年,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刷新世界纪录。
袁隆平的大荣誉
198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1985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 ;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Rank基金会的农学与营养奖;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坦基金会“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
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1997年,获“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的“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1年,获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拉蒙·麦格赛赛奖”(公共服务);
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
2005年,获“亚太种子协会杰出研究成就奖”;
2008年,获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2012年,获马哈蒂尔科学奖;
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6年,获第一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
2018年,获“改革先锋”荣誉称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
2019年,习近平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全媒体记者 刘俊 整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