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投入3亿元推进智慧教育,重点打造14所智慧校园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良 通讯员 周菡)投入3亿元,重点打造14所智慧校园;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10个智慧校园试点项目……25日上午,天心区举行2021年“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工作推进会,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全区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工作进行部署。
2020年,天心区成功创建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实验区。会上,教育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主任黄蒙为天心区实验区授牌。“天心区率先建设千兆主干的教育城域网,开通天心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师生网络空间100%开通,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发展深度融合。”天心区副区长黄会介绍,近几年,该区通过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构建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通过微课大赛、同构异构教学展示、智慧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深入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形态。天心区紧紧围绕“智慧学区”建设目标,积极构建智慧化的区域教育生态,促进传统教学结构性变革,出台了《天心区加强融合应用推进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系统建设“智能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学区”三个层次的智慧教育生态路径;《天心区智慧教育工作方案》明确,投入3亿元,重点打造14所智慧校园,配备130间智慧教室、5000张智慧课桌、18000块电子校徽,整体提升全区学校智慧教育环境;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10个智慧校园试点项目;基于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2021年新增设2所未来学校、3个信息化教学改革基地和2个数字化创新教育基地。此外,近三年共立项41个智慧教育创新试点,涵盖智慧教学、智慧评价、智慧体育、人工智能教育等,孵化出一批比较成熟的智慧教育应用基地,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水平快速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创新教学的模式不断涌现。我们以‘智慧课堂’为依托,把教育质量建立在课堂实效上,倡导全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研究者、思考者,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践行者。”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伟表示,将聚焦核心任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信息技术与“创造教育”融合;聚焦减负提效,推进精准教学、分层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三项探索;聚焦区域特色,开发项目化学习课程、推广“创客”课程、建设数字化创新课程。
会上,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欧敏娜老师上了一堂智慧教育展示课。在初二语文《我爱这土地》这堂课中,她创新教学形式,以平板电脑为载体,从土地的颜色切入,深入探究诗歌蕴藏的情感,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展示别样课堂风采。教育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专家孟青泉博士以“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支持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