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讲 | 明德中学党委书记王胜楚: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刘锦 马臻)“坚苦真诚”四字校训是明德中学立校之本、育人之魂。在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明德中学党委书记王胜楚与师生畅聊“真”的深意。他勉励明德学子用“真实”校准做人的方向,不欺人、不欺心;用“真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浮躁、不浅尝;用“真我”照亮前行的道路,不盲从、不迷失。

明德中学党委书记王胜楚。 学校供图

  以下为讲话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德中学走过了122年的风雨历程,“坚苦真诚”四字校训,始终是我们的立校之本、育人之魂。我们曾共同探讨“坚”的执着、“苦”的磨砺。今天,在新学期的起点,我想与大家深入聊聊校训中“真”的深意。

  何为“真”? 真,是真实、是真知、是真我。它不仅是处世的方法,也是学问的来源,更是人格的高度。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正是对我们校训中“真”字最好的诠释。

  首先,我们领会并践行“坚苦真诚”之“真”,要具备“追求真实”的明德态度,以去伪存真的清醒,守求真务实的底线。

  真实,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力量。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时常被碎片化的流言、表面化的假象所裹挟——可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拼凑的作业,可能是为了所谓“面子”而编造的经历,也可能是面对难题时“蒙混过关”的侥幸。但真正的学习与成长,恰恰需要我们挣脱这些“不真”的束缚,学会直面现实、探寻本质,做到“不唯虚、不唯上、只唯实”。

  对同学们而言,“追求真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课堂上,听不懂就主动提问,不假装“都学会了”;作业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不抄袭、不敷衍;与人相处时,坦诚表达想法,不虚伪、不迎合。当我们在每一件小事中守住“真实”的底线,就能养成求真务实的习惯,这将是比任何知识都珍贵的人生财富。

  其次,我们领会并践行“坚苦真诚”之“真”,要具备“拥有真知”的明德追求,以真知灼见的视野,练真才实学的本领。

  如果说“真实”是做人的根基,那“真知”便是做事的利器。“真知”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定理,不是应付考试的答题技巧,而是真正理解事物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能让我们在未来立足社会、创造价值的“真才实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著名的校友刘经南先生,就是“拥有真知”的典范。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真知”从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在钻研中反复打磨出来的“真本领”;唯有沉下心来求甚解、敢质疑,才能拥有改变现状、创造价值的力量。

  同学们,新学期的课堂已经开启,每一门学科、每一次实验、每一个课题,都是我们追求“真知”的阶梯。当你们带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去学习,带着“敢闯敢试”的勇气去探索,就能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练就过硬的真才实学——这才是对“学习”二字最好的诠释。

  最后,我们领会并践行“坚苦真诚”之“真”,要有“实现真我”的明德境界,以真心实意的纯粹,寻返璞归真的初心。

  如果说“真实”是根基、“真知”是利器,那“真我”就是人生的方向。“实现真我”,就是在成长中不迷失自我,不被外界的标准绑架,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粹与热爱——这是比“成功”更重要的事,也是“学做真人”的终极追求。

  很多时候,我们被外界的声音裹挟,忘记了内心的声音。但请记住: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自定义的精彩。

  新的学年,愿我们以“坚苦真诚”校训为指引,以“真”为尺——用“真实”校准做人的方向,不欺人、不欺心;用“真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浮躁、不浅尝;用“真我”照亮前行的道路,不盲从、不迷失。

【作者:张炎炎】 【编辑:肖彪】
关键词:明德中学 开学第一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