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的风吹到了长沙高校食堂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实习生 刘新梅

  “减盐、减油、减糖”与“体重管理”正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成为健康新风尚。在长沙多所高校,一股“小清新”潮流正席卷校园餐桌——轻食、减脂餐、小碗菜等新式菜品,走进食堂窗口,赢得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

  它们究竟有多受欢迎?学生为何纷纷选择?食堂又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长沙多所高校,探寻这场发生在校园餐桌上的健康变革。

中南大学食堂针对用餐人群的需求推出了小份量、种类多的窗口。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暘摄

  减脂窗口成顶流,轻食餐“卷向”食堂

  尽管已入深秋,中南大学岳麓山校区三食堂的“减脂窗口”前依然人气不减。餐台上,牛排、虾仁、鸡胸肉等优质蛋白,与十几种新鲜蔬菜、杂粮主食交错陈列,色彩分明,供应丝毫不逊于夏季。

  “别看天气转凉,来买减脂餐的同学依然络绎不绝。”中南大学后勤保障部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妍介绍,“今年夏天,减脂窗口经常排起长队,有时队伍甚至延伸到其他窗口,真正是供不应求。”

  一位研一女生刚取到自己的午餐——鸡胸肉配西兰花和藜麦饭。“昨天聚餐吃多了,今天特意来控制一下热量。”她笑道,“这样的搭配既解馋,又没有负罪感。”

  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管理体重。在长沙理工大学,一位正在健身的大三学生也对食堂的减脂餐赞不绝口:“我健身一年多了,以前想摄入干净蛋白质特别麻烦。外面一份轻食动辄二十多元,现在食堂十几块就能搞定,既省钱又放心。”

  该校汀香园食堂一楼的“自选称重减脂餐”别具一格:高蛋白区、膳食纤维区、主食区和酱汁区划分清晰,三十多种菜品按每50克计费,真正实现“吃多少选多少”的自由。

“清淡窗口”减油减盐,不少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

  “三减”不是口号,清淡饮食成健康刚需

  除了健身人群,越来越多的普通学生也开始关注饮食健康,追求在全面摄入营养的同时,做到“少油、少盐、少糖、不辛辣”,以改善身体状态。

  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首次将“三减”全面纳入国家营养发展顶层设计。长沙高校迅速响应,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纷纷推出对应举措。

  在中南大学食堂,“清淡窗口”与传统湘菜窗口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见浓油赤酱,菜品多以蒸、煮、快炒为主,油盐用量显著减少。“我是湖南人,虽然爱吃辣,但也不能天天重口味。”一位学生边说边选餐,他的餐盘里仅有一道微辣菜品,其余是蒸蛋和清炒时蔬。“现在学习压力大,吃得清淡些,感觉肠胃更舒服,精神状态也更好。”

  湖南大学的“轻食主义”窗口同样遵循少油少盐原则,通过科学配比推出标准化健康套餐,成为不少学生调节饮食的首选。

高校食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意愿,多元化选择让大学生吃得越来越健康。

  小碗菜走红,一人食的“多样选择”

  “有时候一个人吃饭,又想多尝几个口味,小碗菜就是最好的选择。”在中南大学的“小碗菜”窗口前,一位女生最终挑选了小份酸菜鱼、番茄炒蛋和清炒生菜。“要是以前的大份菜,顶最多点两个,现在能尝三种口味,还不用担心浪费。”

  以往,学生想多吃几样菜容易造成浪费,或只能留待下一餐。如今,小碗菜的分量仅为常规份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价格也相应降低,让学生能“按需取餐、多样选择”。

  “不仅学生喜欢,很多教职工也倾向于小份量。”中南大学三食堂的厨师表示,如今大家更注重“吃得精而不多”。自推广小碗菜以来,食堂的餐厨垃圾量明显减少,从源头上遏制了浪费。

小碗菜让一人食有了更多选择。

  从“提供什么吃什么”到“想吃什么有什么”

  这些转变并非偶然。记者发现,长沙高校食堂正逐步从“我们提供什么,学生就吃什么”向“学生想吃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转变。

  中南大学每学期定期举办“吐槽大会”,后勤部门负责人与学生代表面对面,听取大家对食堂的意见。曾有学生提出“想吃清淡点”,少盐少油的菜品便很快出现在餐桌上。据陈妍介绍,如今备受欢迎的减脂窗口,最初正是学生在“吐槽大会”上提出的创意。

  从精准配比的减脂餐,到少油少盐的清淡窗口,再到选择丰富的小碗菜,“学生的需求是多元的”。陈妍总结道,“学校食堂要做的就是提供更多选择,而不是替他们做选择。”无论是健身餐、清淡菜还是小碗菜,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满意。

  从“吃饱”到“吃好”,从“将就”到“讲究”,年轻人正在一餐一饭之间,重新定义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作者:张炎炎】 【编辑:肖彪】
关键词:减油减盐 高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