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造道官冲非遗生态村落,省文旅厅非遗处省文化馆两支部对口联基层

在张坊镇道官冲造纸作坊,省文旅厅非遗处和省文化馆的党员参观体验古法造纸工序。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锋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可夫)在离长沙130公里的浏阳市张坊镇,有一个叫做道官冲的地方,小小村落却集聚了古法造纸、油纸伞、夯土墙建造、春牛灯等诸多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今天,道官冲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党支部和省文化馆第二党支部的党员们参观体验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非遗项目,并拟与道官冲所在的上洪村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非遗保护开发、乡村旅游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扶。

当地匠人现场展示木活字印刷刻印技艺。

       道官冲其实是属于上洪村的一个组,这里竹林密布,村上素有生产竹纸的传统。此地生产的古山贡纸曾在乾隆年间被官府纳用,素有“贡纸”之称。虽然在现代机械造纸工业的冲击下,兴盛了几百年的手工制纸一度濒临绝迹,但却有几户人家依然坚持纯手工作坊式的古法造纸。

     2016年,长沙市文广新局、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大批艺术家、非遗工作者与关注者,发起了一场“拯救古山贡纸”的公益行动,让古法造纸走进公众视野。当年,“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被列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吴在文家的造纸作坊中,他站在一个硕大的储浆池旁,手扶竹帘,在搅拌均匀的池里舀上一帘浆液,像荡秋千一样轻轻一抖,再翻转过来倒在压榨台上,短短十几秒时间,一张半成品古法手工纸就此成形。

道官冲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这道抄纸工序是造纸过程中最费力的,抄得轻了纸太薄,抄得重了纸又太厚,手法完全凭经验。”吴在文向参观者介绍说,古法造纸有砍竹麻、打格、捶麻丝、落湖、起湖、蒸磺甑、漂竹麻、过碱、踩麻、落槽、焙纸等20多道工艺。

    不仅仅是古法造纸,仅仅三四百人的道官冲里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油纸伞、夯土墙建造、春牛灯等诸多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这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和财富。

       2018年10月,道官冲组全体村民、上洪村集体和湖南省沧海田非遗文化传播公司合股,注册成立道官冲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着手打造非遗文化村落。

道官冲所在的上洪村,湘鄂赣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毛泽东遇险旧址、革命烈士李白故居、王首道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图为党员们在王首道生平事迹陈列室参观。

  “村民以土地和闲置的房屋入股。”上洪村党总支书记唐育根介绍,村民入股后将进一步激发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道官冲 ‘文创+旅游’的模式使这些具有历史意义与传统韵味的非遗民俗得到活态保护,也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村民在公司永久持有20%的股份,由此最大化地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同时村集体也拥有29%的股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索了新的模式。

     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道官冲对非遗的重视与挖掘,一方面丰富了村落本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扩展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两个单位将通过与上洪村进行支部共建的模式,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为道官冲打造非遗生态村落助力,让更多人认识非遗文化,让非遗回归公众生活。

【作者:颜开云 可夫】 【编辑:王金文】
关键词:浏阳 道官冲 非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