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辉:舞龙

  徐家山自清末以来就有舞龙的习俗,每逢新春徐家山最热的事莫过于舞龙了。

  等大年一过,徐家山的村民们就自发地拿出舞龙用的器物,拭去上面的灰尘,配齐锣、鼓、钹和唢呐等吹打乐器,龙就挨家挨户、风风火火地舞起来了。在家乡徐家山,龙总是能受到最好的接待。一等龙刚进禾场,就有鞭炮声不断地炸响。这家屋里的主人就立即上前,又是开烟、又是倒茶的,忙得不亦乐乎。若是久别重逢的人碰见了更是互抱着摇动着紧握的手,张家长、李家短地拉家常。那份农村所特有的乡情就如同浓酽而芬芳的陈酒从舞龙的人群中溢出。记得小时候,我和村里几个尚不懂事、不怕丑的毛孩子看着看着也来了劲,猛跑到家里,拿出爸爸那时给我们编的小草龙(乡亲们称为“讨米龙”)跑出去凑热闹。我玩龙头,我弟弟就玩龙尾,摇摇晃晃瞎折腾,一路上跟着凑热闹,到处乱钻乱挤跟着四条大龙玩上祖坟山,居然还得到乡亲们的啧啧称赞呢!

  去年正月初八,云溪、路口等地的族人乘着两辆大汽车,一路敲锣打鼓放鞭炮开到了徐家山。他们一到徐家山就舞起了两条大红龙。徐家山各家各户都纷纷出动,放铳放炮,端茶倒水,弄得鸡飞狗叫的,好不热闹。为此,徐家山的族人也组织了一场舞龙盛会以表应和欢迎,这次玩龙是我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徐家山组的小伙子舞起了一条黄龙,组里的娘子军也不示弱,舞起一条红龙与之较劲。只见四条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前忽后,一会儿是大字,一会儿是田字,一会儿又是井字,再过一会儿又化成了龙字。龙穿插着游动、变化,堂前屋后肆意劲舞。鞭炮是一个劲儿地炸响,群龙狂舞,汗水挥洒,一边唱和的是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唢呐声。人群随着四条龙而移动、奔走,像一条更大的龙。一边没事的小伙子们不是接班舞龙就是在一旁使劲地擂鼓助威,锣鼓敲得山响,震彻山谷。姑娘家更是喜不自胜,拿来剪刀和彩纸,把剪碎的纸片雨点一般纷纷撒在飞舞的龙身上。于是,这狂热劲爆的舞龙盛会又多了几分诗情画意。人们这时候都变得异常兴奋,扯破喉咙大喊大叫。那场面比电影、电视里的不知要热闹几十倍呢!

  最精彩的要算在祖坟山上舞龙了。四条龙在前头出尽风头,占尽风光。他们边舞边大喊“哦呵呵”,一个劲地就往山上窜。跟着看热闹的人群一路接一路,从山头拖到山脚,一路两三里,前面的已经到了山顶,后面的还在屋场里。龙在祖坟山上舞得更起劲了,龙在人们手中像书法家手中的巨笔,在空中书写狂草。一会儿凌空而起,一会儿俯卧于地,一会儿又直冲云霄,一会再狂奔而去。一声声鸟铳响在群山中久久回荡,惊得天上的云雀乱飞,柴草丛中还能听到很响的“窸窸窣窣”的急跑声,想必是蛇、老鼠、獾子和野兔在慌忙逃命吧。还有地面上的黎明炮、电光鞭和组合春雷也在接二连三地炸响,像一朵朵盛开着吉祥和喜庆的蓝花朵和红云彩。四条龙在五彩祥云里飞舞、穿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如真龙在天,蔚为壮观。

  长大后,我那儿时玩的“讨米龙”自然是没有了。如今,蜗居于城市的我,仍然会时常回忆起儿时在乡下舞龙的那些快乐日子,那条丑得出奇的小草龙早已在岁月的洗礼中腐烂、消失。但那条小草龙带给我的回忆却难以磨灭!

【作者:阿辉】 【编辑:黄能】
关键词:舞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