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故乡和童年的叙事诗——《第一次的离别》观后
■高求忠
7月20日,电影院终于复工,当天上映的新片便是《第一次的离别》,与电影院久别重逢,观影的意义远远大于影片本身。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维吾尔族小男孩艾萨,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艾萨爱她,一直精心照顾。哥哥去了外地。父亲身体不好,要下地劳动。艾萨要读书,父亲不得已把母亲送去养老院。艾萨和小姑娘凯丽比努尔一起长大,两人同养一只小羊,一起上学,一起玩。凯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决定搬到库车。艾萨与妈妈、哥哥离别后,又面临与好友的离别。电影叙事舒缓从容,没有太多的悬念和高潮起伏,没有特别煽情的泪点和笑点,它讲述孩子们在经历人生中第一次离别后的成长,剧情较弱,但它有独特的魅力。
电影有纪录片的质感,影片中的风景、道具、日常生活都是原生态的,演员表上,三个孩子自己饰演自己,他们演的就是自己的人生,许多情节来自孩子们真实的经历,其他的配角亦本色出演。
艾萨父亲召集亲戚开会,决定老婆是否去养老院。亲戚们脸上皱纹深如木刻,表情凝重,病人就在一旁,却一无所知。艾萨父亲的表演可圈可点,其他演员们的表现相当自然,这一幕,颇能打动人心。
电影镜头下展示出金黄的胡杨林、大片的芦苇、棉花地、缓缓走来的羊群,神秘美丽的新疆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孩子们坐在粗壮的千年胡杨树上聊天、摘棉花、牧羊、剥玉米、过古尔邦节……欢快的歌声,原始的农耕生活,电影里每个场景都十分真实。孩子们找妈妈时,夕阳下辽阔沙漠里的剪影就是一幅颇有意境的画卷。镜头的表达具有温情和张力,让观众领略到了浓郁的新疆风情。
电影的音乐多种多样,富有民族特色。棉花地里,凯丽的父亲唱起了情歌,他把爱人比喻成百灵鸟,曾用这首歌让凯丽妈妈与他重归于好。歌声醇厚动听,歌词深情直白,“8个天堂都比不上你的美”,这样的句子淳朴有嚼劲,孩子母亲听了,笑得羞涩又甜蜜,这一段戏,很美,暖人心窝。
电影体现了纯真的童心,它完全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看生老病死,看周围的一切。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艾萨给哥哥写信:“如果不要上学我们就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团聚。”在孩子的眼中,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所以艾萨宁愿辛苦地照顾妈妈,给妈妈准备食物,帮妈妈梳头,也不愿意跟妈妈分开。走在沙漠里去找妈妈,艾萨说,我什么都不害怕,就害怕妈妈走丢。课堂上老师问艾萨长大后想干什么,他说想当医生治好妈妈的病,解决家里的困难,老师问:“还有呢?”他回答:“还想给自己买一个玩具。”这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水晶般透明、纯粹、美好。
夺走动物的生命很痛苦,可它是古尔邦节的祭品,孩子们不舍得也没有办法。影片中,凯丽抱着小羊,小羊吃过的树叶,凯丽拿来就往自己嘴里放,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我却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这样与小动物亲密无间。我理解艾萨为什么冒着风雪去找小羊,因为小羊对他也很重要,与小羊的分别,也是一次沉重的离别。孩子们对家人、对小伙伴、对小动物的爱是真诚的,表演水到渠成,毫无违和之感,富有感染力。
影片时间不长,不足90分钟。它不以故事取胜,情节甚至有些松散平淡,它的节奏缓慢悠扬,带着自然、诗意的气质,如一首细腻温柔的长篇叙事诗,承载着成长的滋味、淡淡的乡愁、田园的失落,用纪实风格的镜头语言,记录了朴素动人的情感,带领观众逆流而上,重返童年和故乡。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