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燿日记里的长沙微观史
尧育飞
截至2024年年底,岳麓书社又出版了一批相当亮眼的长沙历史名人日记,《李辅燿长沙日记》就是其中优秀可读的日记。
1913年9月21日,著名文史学者程千帆在长沙清福巷出生,由湘雅医院美国医生胡美接生,故取乳名美美,按长沙方言,又被家人称为“美伢子”。这是《文章知己千秋愿:程千帆沈祖棻画传》一书中有关湘雅医院的家族口述记录。除此之外,来自胡美的回忆录《道一风同》也为湘雅医院的早期历史提供丰富的材料。而为人忽视的《李辅燿长沙日记》中,有关湘雅医院创建者胡美和颜福庆的出诊记录在此日记记载中更高达上百次。
1913年11月20日,生活在长沙城内的李辅燿找颜福庆复诊,偶遇胡美,这才知道颜福庆是外科医生,而胡美专攻内科。日记写道:“胡美乃自请改诊,望闻问切甚详,谓系心房外肉略变质,似橡皮之伸缩,稍有失效,致摄血不能得力……胡美能作楚语, 故谈论尤便。”日记不仅详细记载胡美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的详细分析,更道出胡美能说长沙话,故医患沟通十分便利。
由上可知,日记是烛照微观世界最可贵的史料,也是一地文化昌盛的文献标志。
近代以来,湖南文化发达,皇皇日记也是这一表征之一。李星沅、何绍基、曾国藩、郭嵩焘、王闿运等人均有上百万字日记存世,由此形成近代湖南日记文脉。在近代湘人日记中,湘阴李星沅家族更以四世三代存日记而成为日记世家,李星沅日记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由中华书局出版,李辅燿日记2014年由浙江大学影印出版,至李辅燿儿子李亦怀的上百万字日记近期也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从150多万字的稿本《李辅燿日记》中选取与长沙有关部分,整理成《李辅燿长沙日记》,是笔者近六年来从事的一项工作。现在这部书已列入《湖湘文库续编》,由岳麓书社出版。如上有关长沙近现代史的微观现场,在《李辅燿长沙日记》中还有许多。
这部日记主要记载1913至1916年间长沙社会生活,此时长沙正处在近代历史进程中,此时的长沙社会动荡,有许多小细节可证:1913年7月18日,湖南省内务司科员李光第刚从曲园酒楼出来,就遭到炸弹袭击,李只是受伤,而旁边的轿夫就炸死两位,另有隔壁洋货店老少妇女各受伤一人。李辅燿感叹:“城市阛阓之地危险若此,不几于路断行人耶?”而1916 年 2 月 22 日, 李辅燿的弟弟李佛翼在徐长兴喝酒,酒醺之际,一队警兵冲进酒楼,在邻座捕获一人,扬长而去。李佛翼“酒亦为之惊醒”。
至于李氏家产——长沙著名的芋园,其中的怀庐与近代史关系密切,日记也有丰富的记载。如1914年1月3日,原本租住此地的湖南省实业司搬迁到都督府,给李家留下增修的屋舍等,价值在五百千钱以上。李家将怀庐改租给衡粹女校,直到1915年1月25日,衡粹女校搬迁,怀庐又租给宏文社。而宏文社的主事人乃是李子端,并非后世习称的由杨昌济、黎锦熙等人创办。李子端生平事迹不详,推测应是当时办实业者,以宏文社为编译出版机构,不意与近代长沙风云历史挂钩。而李辅燿的爱孙李青崖,后来更将芋园部分场所租给新民学会办留法预备班。
除此之外,《李辅燿长沙日记》还记载了李氏芋园分家产的全过程,对考究长沙老地名变迁均有帮助。由于和近代长沙历史关系密切,李氏家事细节也颇耐人寻味。如李辅燿对新兴的剧团和戏园颇致不满,1915年8月31日日记写道:“城中新剧团假名教育社会,实为伤风败俗之地。今夏两出奸拐案,皆由戏馆而起。 严巡按锐意禁革并驱令出境, 不许逗留, 诚为快心之事。自辛亥以还,戏园多至九处,举国若狂,而女界尤为纵恣,不可遏制。大家妇女往往有淫奔之行,子弟则多有入于其中从事粉墨登场者。文皆之子顺六初间私赴常德唱戏,文皆亲往收回,闻昨日复往湘潭去矣。吾家乃亦有此败类,真堪痛恨! 父兄之教不宣, 子弟之率不谨,可为浩叹。”李辅燿侄子李顺六赴常德、湘潭等地唱戏,让李辅燿痛惜不已。吊诡的是,李辅燿侄孙女李小嘉后来竟成为当今著名的花鼓戏演员。
有微光,也有大道,这是《李辅燿长沙日记》之于微观长沙近代史的重要价值。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