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河南人杨士泉来长30年 从白手起家到投400万元做公益
杨士泉,44岁,河南信阳固始县人,现为长沙天心区暮云街道小蜜蜂义工协会会长。14岁来长沙打工,当过搬运工,拖过板车,卖过油条。1990年代创业,事业小有成就。2005年投身公益,创办小蜜蜂义工协会。
10年来,个人累计投入近400万元做公益,影响带动上千人参与志愿活动。本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湖南省“最美志愿者”、“长沙市学雷锋双十佳先进个人”等。
长沙晚报记者 张萌 首席记者 洪虹
多年后,杨士泉路过长沙火车站时,总会想起14岁那年下火车第一次踏上长沙这片土地的场景。他揣着15元和6个鸡蛋从老家登上南下的火车,下车时兜里只剩几毛钱和4个鸡蛋。
如今,他三代同堂乐居长沙,每年超过200天为助学扶贫奔忙。公益组织越做越大,参与志愿者越来越多,他自己却过得越来越简单,内心越来越平静。
15元到长沙白手起家
“到长沙时是晚上,我们坐公交车到井湾子,准备去南托二机砖厂打工。”杨士泉清楚地记得1987年他初到长沙已是深夜,不会讲普通话,问路听不懂,结果走错路。“一直走到湘潭和长沙交界处,脚都磨起了泡。幸亏碰到一位晨练的老人,帮我们拦了一辆车到了砖厂。”杨士泉觉得自己运气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许多好心人帮助。
最大的幸运是遇到爱人邓翠娥。来长沙的第一年春节,他露宿人行天桥,这个热心的长沙妹子送了一床被子给他。“那时很单纯,看他勤奋、实在,人品好,一来一往就有了感情。”邓翠娥说,她第一次跟杨士泉回河南老家,看到他家吓了一跳——完全不像房子。
起初杨士泉在砖厂拖板车,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为了省钱舍不得吃肉。“食堂打饭的爹爹照顾我,叫我晚一点来,剩下的肉汤就免费打给我,还给过我两元钱。”砖厂的苦干和好心人的帮助让他很快实现了最初的“理想”:解决温饱之余,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寄10元钱。后来进了一个加工厂给领导开车,因为人灵泛,很快被提为销售科科长。
1995年,杨士泉赚到人生第一桶金:8000元;1997年,他办了加工厂,年底赚到28万元;1998年,70万元;1999年,买车……
200万元助学扶贫回馈社会
“我一个外乡人能在长沙闯出一片天地,得益于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想到还有很多像我当初一样很需要帮助的人,觉得可以做些什么。”2005年,杨士泉决定:每年拿出20万元做公益,坚持做满十年。决定得到了妻儿支持。
他联合12个伙伴成立“高云文体活动中心”。当时高云村(今暮云镇)正在拆迁,很多村民整日留恋麻将桌,无所事事,杨士泉想把村民从麻将桌上拉下来。“一开始大家不理解一个外乡人为什么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以为我想出风头,后来逐渐理解、支持,最后主动参与。”
2010年,藏书近万册的村民图书馆开馆,目前已挂牌“市图书馆小蜜蜂分馆”;随后,面向困难家庭的湖南省第一家村级“爱心超市”开业;2012年,为贫困孩子专门设立的“彩虹课堂”开课……2015年,杨士泉被评为中国好人、湖南省最美志愿者、长沙市学雷锋双十佳先进个人等。
志愿者也是从零开始,一路摸索。今年63岁的吴东汉一直陪伴杨士泉,是元老级志愿者,他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去新化县一个小学考察,6、7个小时的山路,“严重晕车,吐了一路,但是能让山里的孩子得到资助,觉得很有价值。”
暮云街道党工委书记蔡逸很看好杨士泉和他的团队,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2014年,“小蜜蜂义工协会”正式注册,街道还组织志愿者多次前往国内NGO组织发展得好的城市学习培训。
“我是被老杨的个人魅力吸引,他的事迹让我佩服感动。”天心区文明办主任杨军也是小蜜蜂义工协会的会员。2015年天心区元宵晚会,现场秩序井然,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引起杨军注意,他主动找到杨士泉打招呼,由此结缘。目前,小蜜蜂义工协会中有100多名志愿者都是区、街道、社区的党政干部。
“现在普通市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人也越来越多。”省文明办志愿服务处处长李仕民介绍,目前湖南志愿服务网上注册的志愿者有835万名,各类志愿服务团队有17753个。
“好人效应”带动1000余人投身公益
5月28日,端午假期。王华带着三个孩子一大早从河西赶到暮云,参加小蜜蜂义工协会邵阳隆回县麻塘山乡助学活动——他资助一名贫困学子到大学毕业。当天有十几个爱心家庭的父母带着孩子,颠簸6个小时来到麻塘山乡,只为看望他们的资助对象。
助学是小蜜蜂义工协会的主要方向,也是杨士泉的个人“情结”。他有7个兄弟姐妹,小时候读书只能轮流,轮到他本来没有机会,因姐姐不幸夭折,他才“替补”读完了小学,后考上重点中学,却交不起学费,只好放弃,13岁便走出家门学木工谋生活。
再过一两个月,小蜜蜂义工协会将搬进1700多平方米的“新家”。尽管从协会旧址到“新家”的路步行只要10多分钟,但杨士泉的“公益路”却已经走了10多年,协会稳定志愿者从13人壮大到400多人,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的爱心人士超过1000人。协会累计支出600多万元,其中近400万元是杨士泉个人投入,他个人长期资助5名学生,还收留过一个流浪孤儿。暮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英说,高云村及周边也因一位“中国好人”的带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好人窝”。
“1987年为了解决温饱来到长沙,到现在从一个人变成五个人,我有何理由不能放弃名利……”6月8日凌晨,杨士泉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全家福:他和爱人、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人笑意盈盈。
帮助别人让我快乐
长沙晚报:资助过的对象中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杨士泉:我资助的一个新化县的学生刘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现在读高三。去年有一天,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们班长成绩非常好,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多病,准备要退学。我现在的家庭环境已经慢慢好转,所以希望您停止帮助我,把给我的学费给班长,可以吗?”看到短信我忍不住流泪。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10多个朋友私信我要资助那位班长:“一个都不能少”——最后两名志愿者共同资助这位班长。
长沙晚报:做公益这些年,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杨士泉:变化太大了。我以前脾气大、爱玩,做公益后人变得温和、淡定,变得很“抠”,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朋友圈也变了,结交了很多志愿者伙伴,一起帮助别人让我快乐。
长沙晚报:10年公益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的目标是?
杨士泉:2017年,我希望能把“小蜜蜂”做成湖南NGO组织中的品牌。我们也面临后劲乏力、缺少造血功能、资金瓶颈等公益组织共同的困境。近年来,政府、社会和企业对社会组织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我个人投入的资金逐渐在减少,未来希望有更多企业和机构关注、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