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面对面:以新型政商关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话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企关系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这个排行榜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对中国内地285个城市的政商关系“亲”“清”健康程度进行了评价,长沙位列第10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政商关系如何进一步构建,如何巩固成果、发挥功能,推动经济发展走向高质量?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知名经济学者刘解龙。

  【人物名片】

  刘解龙:长沙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亲”“清”政商关系是经济发展竞争的优势 

  记者:近些年,从各个方面对城市进行排名的榜单很多。2月末,又一个榜单出现在人们视野,叫《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这个榜单虽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企关系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所发布,但引起的关注较大。对这个榜单,您怎么看?比如其评价角度、意义与影响、长沙位列前10名,等等。

  刘解龙:作为一个关注经济发展的长沙研究者,我觉得这个榜单有意义,影响是正面的。众所周知,人们对于各种排行榜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排行榜围绕现阶段政商关系的主要方面展开评价,方向是正确的,依据是科学的。我们看到,这个排行榜从“亲”“清”两个维度评价新型政商关系,包括两个方面指标:亲近、清白。在“亲近”方面,重点关注三个一级指标: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权重为10%)、政府对企业的服务(40%)、企业的税费负担(10%)。在“清白”方面,有两个一级指标:政府廉洁度(10%)和政府透明度(30%)。这样的评价指标设计与权重确定是恰当的,所以,其评价结果也是公正的。

  记者:排行榜显示,在内地285个城市中,长沙名列第10。前面分别为东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金华、苏州、温州、邢台。长沙排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且为中西部城市之唯一。您如何解读这一评价结果?

  刘解龙:长沙作为中部城市,能够夺得如此佳绩,殊为不易。在以“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进程中,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的发展,特别是2017年进入万亿方阵为标志的新阶段,个人觉得,以“亲”“清”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政商关系,既是长沙整体发展水平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的标志,更是长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发展优势。

  “亲”“清”政商关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长沙在创造城市政商关系上的佳绩,绝非偶然,亦非侥幸。主要领导重视与主管部门重视发挥了主要作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到任时就强调指出,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并举办专题讲座和开展专题调研,多措并举,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近两年来,长沙大力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体现在搭建沟通机制、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2017年长沙出台“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科技创新1+4”政策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等,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这些政策出台同时也成为长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机制。

  立足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记者:如您所言,“亲”“清”政商关系是地方经济发展竞争的优势。那么,长沙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

  刘解龙:从排行榜设计的五大指标权重来看,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政府透明度两个方面共占70%,政府对企业的关心、企业的税费负担、政府廉洁度三项指标仅占30%,不到三分之一。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是主动方面,是政府职能界定与作用发挥的主要方面,体现的是政商关系的直接内容,而政府透明度在政商关系中体现的是一种间接关系。

  把以“亲”“清”为核心的新型政商关系的成果巩固好,优势发挥好,是长沙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赢得机遇赢得优势的重要内容。在总体上说,要依靠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得更加强大和富有活力;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得更加健全和富有效率。

  记者:对于长沙进一步巩固好、保持好这一优势,您有哪些建议?

  刘解龙:个人觉得,巩固成果、发挥优势,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力。首先,要进一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政商关系要求,根据时代发展和长沙特点,科学处理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提高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掌握能力与规范服务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进经济发展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制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从动力的角度来说,实现动力转换就是要更好发挥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从主体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发挥由党政干部为主体与企业家为协助所组成的群体之积极作用,营造制度更加健全,活力更加充沛的营商环境。

  其次,要突出制度供给与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将“亲”“清”关系推进到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水平。制度明确规范好办事,有效率;人才队伍强大能办事,有前景。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坚持好两个“毫不动摇”,围绕制度建设与人才建设两个方面,落实好国家相关产权制度和企业家培养制度,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好培育要素市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进一步创新和丰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商关系“亲”“清”化的形式,重大事项决策协商对话,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

【作者:记者 肖应林】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热点面对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