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将打造辐射全国的农机创新中枢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斌)日前,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湖南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形成以长沙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区等布局,并要求培育1家百亿企业、3家十亿企业,也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赛道。
《行动计划》提出,湖南将着力构建以长沙为核心的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以娄底、郴州、常德三个农机生产制造基地为载体,以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示范区、数字农业示范区为支撑的“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区”发展布局;到2027年,全省农机装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作为“一中心”大本营,《行动计划》明确将立足长沙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依托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大力开展人工智能类新概念高端装备、生态绿色类设备的开发;并将筹建省级农机中试平台,提供样机试制、检测认证等全链条服务。推动企业研发中心集聚,支持链主企业建设数字研发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打造辐射全国的农机创新中枢,构建国家级农机创新策源地。
《行动计划》特别提出,到2027年,智能农机的占比超过60%。
作为长沙工程机械龙头的中联重科,已在智能农机领域深耕多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更是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中联重科农机业务并非从零起步,而是在工程机械等板块多年积累基础上的一次延伸。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公司总经理刘宇新介绍,农业机械用到的机电液、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可以与工程机械实现“真正的共享”,部分关键零部件也可在不同板块间移植。
不久前在长沙落幕的“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上,中联重科携十余款智能农机产品精彩亮相,广受关注。其参展的智能农机产品全面覆盖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烘”全环节,包括动力换向轮式拖拉机、智能水稻插秧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智能粮食烘干机等一系列创新装备,集中展现了公司在提升粮油和大豆作物单产方面的技术实力与先进解决方案。
《行动计划》明确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提出在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等重点展会设立农机装备特色展区,组织企业参展,扩大“湘产农机”国际影响力;引导龙头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或经济支柱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建立属地化售后服务团队,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技术标准、品牌服务协同“走出去”。
中联重科的农机产品海外市场拓展一直走在同行前列。不久前在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展是全球最大规模农机展之一,吸引了50多个国家参展,中联重科携四台新能源农机和多款农具集中亮相,引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行业人士驻足,不少观众登上车梯查看驾驶室,或蹲在车底观察底盘和电机结构,展台前始终人头攒动。
目前,依托中联重科在全球400多个网点,超过8000人的海外本地化团队,农机板块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区域,围绕规模化农业、水田作业等特点已推进本地化产品和服务。
刘宇新透露,公司希望用大约三年时间,把中联重科打造成一个在欧洲本地化运营的中国农机主流品牌。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