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5天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肖煊一)时值新中国成立76周年国庆黄金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截至10月5日下午,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创新高。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于此追寻伟人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红色IP焕新,历史记忆“活”起来
记者走进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特展厅,《烽火丹心——刘少奇与抗日战争》专题展览正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专题展览,其以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为核心,通过近200张珍贵历史图片、91件实物文物资料,全面展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战时期的理论贡献与革命实践。展览创新采用“专业讲解+学生讲解”双轨模式,分享展板背后的红色故事,使抗战历史可知可感,革命精神入脑入心。
景区同步开展的“花明之韵庆华诞”互动活动人气高涨。国庆期间,游客只需上传记录景区红色历史、生态美景的新媒体作品,即可参与活动,有机会免费赢取文创产品。此次活动推出的文创产品中,不少源自景区打造的“修养”主题IP——以刘少奇同志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灵感设计的笔记本、书签、瓷器等文创,成为游客争相收藏的红色记忆“随身载体”。
服务升级保障,游览体验“暖”起来
为应对国庆客流高峰,花明楼景区全面升级智慧服务体系:12条智能安检通道同步启用,配合身份证快速核验技术,将游客平均入园时间缩短至3分钟;景区自主研发的AI智能讲解系统,具有多版本讲解、文物拍照识别、党史问答、周边服务推荐等功能,数字化服务让红色游览既便捷高效又充满趣味。
“红色志愿讲解员”队伍,是花明楼双节期间最亮眼的“流动风景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以“欢庆双节 志愿同行”为主题,精选43名志愿者组建专属服务队,红马甲身影遍布核心展区,成了游客眼中的“双节贴心搭档”。
不同于日常服务,志愿者们带着“节日专属温度”全维度服务:每日6个固定时段开展讲解,自然串联伟人精神与家国情怀;主动为举家出游的游客抓拍“红色打卡照”,定格美好记忆;在各点位实时解答景区导览、交通路线等问题,帮老年游客扫清出行障碍;轻声劝导拥挤区域游客有序游览,劝阻触摸文物、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让红色圣地始终保持庄重有序的节日氛围。
“既听明白了历史,又省心安排了行程,连游览秩序都被照顾得好好的,这志愿红太暖了!”来自江西的王女士连连点赞。
文旅融合赋能,红色经济“热”起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景区内成片的桂花树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与红色景点形成“红+绿”特色游览闭环,让游客在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也能沉醉于自然之美。
景区内的“非遗民俗小院”更是热闹非凡。小院巧妙融合旧时农家生产生活器物、乡村老味道及传统手艺等元素,配套开展烙画、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展示与体验,让游客在“学手艺、品味道”中触摸江南地域文化;景区周边的“老屋里”农家美食体验区同样人气旺盛,金盆云雾茶、手工米糕、自酿米酒等特色产品香气扑鼻。当地厨师现场演示传统烹饪技艺,刚出锅的美食让游客大快朵颐,真空包装的农特产品也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
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直接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数据显示,国庆前5天,景区周边商户营业额同比实现显著增长,其中住宿、餐饮消费涨幅尤为突出。
景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红色文旅创新,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多维合作,以刘少奇精神内核为根本,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完善“红色+生态+非遗”的文旅融合模式,让红色旅游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