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奠基人之一:三易其名为革命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在浏阳大围山南麓,有一栋始建于清朝时期的民居,土木结构,覆小青瓦,二进三开间,这里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的故居。
从这里,王首道开始踏上革命之路,农民运动、地下工作、长征、和平解放长沙、交通建设……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三易其名,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红色故事
三个名字代表三段不同的革命经历
1906年4月,王首道出生于浏阳上洪乡一个农家,父亲给他取名王芳林。16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上长沙修业农校,成为上洪乡第一位中学生。
在学校期间,王首道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如《新青年》《警世钟》《猛回头》等,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1925年,他加入了共青团,并被选送到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进入农讲所,王首道意识到自己从此将成为革命的一分子,是新生活的开始,为此,他决定把名字改为“王一分”,寓意“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革命奋斗终身。这一改名,象征着他正式踏上了革命征程。1926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马日事变后,湖南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王首道受组织指派,冒险潜回家乡浏阳,肩负起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的任务,担任中共浏东特别支部书记。为了便于传递组织的文件和消息而又不被敌人发现,王首道决定给浏东特别支部起一个代号。经过一番思考,他觉得要恢复党的组织,开展秘密活动,需要有一个坚守道义的人,所以决定把王一分改为“王守道”,作为特支代号,以示对革命坚定不移。
后来,在严酷的现实斗争面前,王首道深深懂得,要改造旧社会,就必须走毛泽东倡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根本道路。他认为,这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首要道路。于是他毅然改“守”为“首”,改名为王首道,坚定不移地朝革命的首要道路走下去。
红色人物
是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首道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一开始就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8年春,他领导组建了湖南浏东游击队。在湘赣苏区,他领导扩大红军的工作,配合中央红军开展反“围剿”斗争。长征途中,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决定组织红军西征。王首道又担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他以党的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能力,创造了不少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王首道先后担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政府主席、交通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顾委常委等职务。
尤其是在交通部工作期间,他率领交通战线干部职工,开路架桥,建港通航,提出“两条腿走路”和“交通大联运”的战略思想,即利用各种大型现代化交通运输设备与发挥各种民间运输工具、小型运输设备相结合,组成公路、铁路、空路、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形式大联运,成为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