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将军”刘畴西的故事至今在故乡望城靖港口耳相传

刘畴西像 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悦

  从长沙市区出发,沿着湘江西岸北去约40公里,就来到了望城靖港古镇,再远一公里是芦江社区,这里就是革命先烈刘畴西的故乡。自古以来,靖港崇文尚武,英才辈出。作为威震敌军的独臂将军,刘畴西的英勇故事至今仍在靖港口耳相传。

  红色故事 两度易名,表抵御外辱、保家卫国决心

  1897年,刘畴西出生在靖港沙围子竹篱笆屋场,在全家八男一女的子女中,排行老五。家族举全家之力培养刘畴西一人,而刘畴西也没有辜负期望,成为老师口中的“栋梁之才”。15岁时,刘畴西就读长沙县第四高级小学,在靖港人赵湘藻老师的启发教育下,他接受了进步思想。赵湘藻对刘畴西及郭亮两名学生赞不绝口,常说“一高一矮,栋梁之才”。

  心系天下,他奋发图强学报国。1915年,刘畴西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后,开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连在一起。“五四”运动爆发后,刘畴西在学生运动中一马当先,参加了驱逐张敬尧的斗争。在这个阶段,刘畴西为自己取名“武臣”,一表投笔从戎、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决心。

  1922年夏天,刘畴西加入中国共产党,誓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多灾多难的祖国。1924年,在参加由毛泽东主持的黄埔军校复试时,刘畴西在《试述考黄埔军校的志愿》作文试卷上,再度易名,将名字署为“仇西”,旗帜鲜明表决心,“列强如此欺负我们,不报此仇,非炎黄子孙”。这一年5月,刘畴西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离他报国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红色人物 失去左手,并未削弱他的革命斗志

  1925年3月12日,刘畴西所在的黄埔军校第一教导团与叛军林虎部主力,在棉湖西北山地展开一场恶战,刘畴西高呼“革命军不怕死,冲呀!”鼓舞将士奋勇杀敌。高擎战旗的左手被流弹击中,但他毫不退缩,仍坚持将战旗插上敌方的阵地。战斗结束后,刘畴西的左手因感染不得不截肢,就这样,刘畴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独臂将军”。

  失去左手并未削弱刘畴西的革命斗志,反而愈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1927年,刘畴西协助叶挺制定起义计划。南昌起义后,他任第二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营长,同年8月,起义军整编后,刘畴西任参谋长,继续施展卓越的军事才能。1930年冬到1931年下半年,刘畴西任红八师师长,其所在的军团,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俘敌9000人。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八师配合红四军作战,歼敌三个师加一个旅。

  1935年1月底,刘畴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被俘。1935年8月6日,刘畴西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刘畴西的侄孙刘国良告诉记者,刘畴西的故居已不复存在,但是他为革命奋斗牺牲的精神永远撒播在靖港的这片土地上。

  今天,在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里,依然陈列着刘畴西的遗照和英雄事迹,让后人永远感受他的革命风采和精神宝藏。

【作者:全媒体记者 罗悦】 【编辑:谭伟】
关键词:红色人物 刘畴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