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安的“无字书” |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⑦(音频)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

  中央和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号令声一响,长沙市各级党委(党组)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主题教育已经全面铺排。

  初心源于信仰,使命呼唤担当。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让我们通过革命英烈震撼人心的“十一书”,聆听他们以身许党的感人故事。

  他在戎马倥偬岁月,先后给爱人留下54封家书,用率真、温馨表达牵挂,诉说相思,而最后一封家书——第55封家书,却只是两张片言不见的白纸,给后人留下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这封“无字书”的主人,就是烈土陈毅安。

  陈毅安,1905年生,湖南湘阴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曾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连长、营长,在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屡立战功,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大显身手。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8月7日凌晨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

  陈毅安是骁勇善战的真英雄,也是情深义重的伟男子。1923年暑假,正在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陈毅安,在拜访他的语文老师邹老先生时,遇上了师母的外甥女—18岁的李志强。其时,李志强还在湖南省稻田女子师范读书,一副学生模样,妆容清纯可人。初次见面,两人就情有独钟。当年8月中秋,由师母做媒,陈毅安与李志强订下了终身。

  此后不久,陈毅安决意投身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在分别的日子里,书信成为陈毅安与李志强之间的爱情纽带。深爱着陈毅安的李志强,舍不得他流血牺牲,希望他毕业后当教员,而不要上前线打仗。陈毅安总是耐心地开导她,袒露自己的情怀。他在信中写道:“我上次同你说的,爱情固然要好,但不要成为痴情。换句话说,不要牺牲一切来专讲爱情。如果人人不去流血牺牲,那中国就无药可救了。”

  在紧张的战地生活中,陈毅安也不忘同恋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相思。上井冈山后,他曾给李志强写过4封信,他在其中一封中这样写道:“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心情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

  1929年,陈毅安在井冈山战斗中脚部受伤,秘密回到湖南老家养伤,并与李志强完婚。1930年6月,陈毅安应彭德怀之邀,告别母亲和新婚有孕的妻子,重返部队,担任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8月7日凌晨,在掩护军团总部撤退时,遭敌机枪扫射,腰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

  1931年3月,李志强终于再次接到陈毅安的来信。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让她欣喜若狂。但当她把信封拆开,瞬间五脏俱焚。信封里只有两张空白的信纸。而这是陈毅安在参加大革命时就与她的约定:如果他牺牲了,就会托人捎回一封无字家书。当年陈毅安说这番话的时候,李志强一边捂他的嘴,一边说“别瞎说,别瞎说”。在收到“无字书”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爱人已经牺牲了,仍不停地多方打探消息,痴痴地等待他归来。

  一转眼6年过去了。1937年9月,李志强带着一丝希望,给延安八路军总部去了一封挂号信,询问丈夫的情况。20天后,她收到八路军彭德怀副总指挥的亲笔回信:“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1930年已阵亡…”噩耗传来,李志强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1951年,在毛泽东亲笔签发的首批革命烈士家属光荣纪念证中,陈毅安的证书为第九号,由此他也被称作共和国第九烈士。

【作者:曾茜 王聘 罗亚坤】 【编辑:曾茜】
关键词:十一书 陈毅安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