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永安“五老”用坚守诠释“老有所为”时代注脚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 胡潇)“永安的事,都可以问谷爹!”“做宣传,找伍老!”在浏阳市永安镇,有一群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老同志,他们以银龄智慧深耕基层治理,用赤诚初心滋养下一代成长。

近日,永安镇“五老”工作室(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带头人刘谷君与伍编长因表现突出,获评“优秀五老工作室”荣誉称号,成为浏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标杆人物。

37年教育情,退休不褪色的“金牌讲师”

谷爹,本名刘谷君,是浏阳市永安镇的名人,今年82岁,曾在镇上中小学担任教师、校长37年,现任镇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退休教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是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讲师、长沙市优秀“五老”网络宣传员,其所在的“谷爹工作室”曾获评“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当老师。”谷爹说。干了一辈子教育,谷爹最牵挂的还是学生。

退休后,谷爹主动担任起永安三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逢学校活动需要,他都会到学校去上辅导课,讲革命故事,讲永安历史,讲传统佳节的由来与习俗,但更多的是给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日前,“谷爹工作室”还集资7500元编印乡土读本《永安血泪》,免费送给浏阳市教育局关工委和永安镇的中小学校,以历史的力量滋养当代青少年。

拒绝“躺平式”养老的谷爹,在文化传承、政策宣讲、乡村振兴等方面继续发挥余热,同时,他还加入了“薪火”志愿宣讲团,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屋场,讲足新时代伟大成就、讲透永安红色故事、讲清光明发展前景。

“人老心红,乐于奉献。”谈起谷爹,身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谷爹工作室”集资并编印乡土读本《永安血泪》,免费送给浏阳市教育局关工委和永安镇的中小学校。图为谷爹——刘谷君。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志伟摄

25年手绘60万字,自家宅院变“红色课堂”

“做宣传,凡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重大观点、重要提法,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都不能少,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错。”9月8日,伍编长正俯身桌前,一笔一画抄录着剪报,见到记者到来,立马在阅读位置做上记号,合上笔帽,摘下眼镜,将资料码放整齐。

作为浏阳市永安镇督正村的老党员、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个人,伍编长在退休的25年时间里与爱人亲手绘制了170余张大型板报,手写内容超60万字。

为了更好地打造党建宣传阵地,伍编长将自家宅院改造为“党建书屋”,藏书超千册。走进伍编长家,立马会被墙上一幅幅板报吸引目光,“半条被子”“红船精神”等一个个小故事图文并茂,字迹刚劲。

“打印一张板报需要150元,索性便自己手绘了。”伍编长告诉记者,闲暇之余便会和村民们一起围坐在家中的桂花树下,拿出自制的手抄报,用最平实的方言,和大家讲党的精神谱系,讲基层的党员怎么为群众办实事,讲农村工作怎么干。

久而久之,伍编长家也成了浏阳市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会有大批青少年组团走进伍编长家,在此开展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上至刚考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下到正在咿呀学语的孩童,伍编长最喜欢的便是和他们分享学习心得,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传承红色精神。

退休25年,伍编长和爱人坚持手绘板报,传播红色文化。

永安“五老”:“银发力量”温暖时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位老人以笔墨与言语为桥,连接历史与未来,用一生坚守诠释了“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五老”精神。

在刘谷君、伍编长等“五老”忙碌身影的背后,永安镇党委、政府主动搭平台、建队伍,用好用活老党员之家、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阵地、农家书屋等资源载体,引导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据悉,永安镇通过“党建带关建”,组建了由139名老专家、老党员构成的关工委体系,并成立了244人的“五老红”志愿服务队,打造了“青苗课堂”“农家书屋”等品牌。也正是这群“五老”,屡次在征地拆迁、矛盾化解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并涌现出陈伯昌、胡伟祥、陈沈等典型。

浏阳市永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引导“五老”在红色宣讲、道德教化方面发挥余热,联合学校志愿者开展AI编程启蒙、科学素养课堂,动员彩虹志愿者协会、家具行业商会党支部、农业银行等社会力量提供物资支持和结对帮扶,激励更多人投身到这场温暖时代的实践中来。

【作者:朱泽寰】 【编辑:肖彪】
关键词:永安镇 五老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