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租客到“亲人” 租房十天、情系三年,他们结下跨越血缘的亲情

相链区块链

 文/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萌萌
    

  “叔叔,我来看你了!”换下工作服,走出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大门,向东步行约五分钟,再穿过一条马路,韩爱香来到熊远录老人的家。
  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三年。没能在屋外见到老人,韩爱香又熟练地走进房门、穿过大堂,在二楼找到老人后,一边为他整理好交叠在一起的衣领,一边叮嘱:“最近昼夜温差大,您记得多穿点,千万别感冒。”
  看到这一幕,可能会有不少人以为,来自湖南怀化的韩爱香,与家住古港镇沔江村的熊远录是亲戚关系。
  事实上,二人因租房相识于2022年,了解到熊远录妻子罗华英因病瘫痪在床后,韩爱香一有空便会过来看望两位老人。照顾两人、料理家务、打理菜园……近三年的相处,让他们结下了彼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租房十余天
  来自怀化的她与一对古港夫妇结缘

  出生于1976年的韩爱香,老家在湖南怀化。2019年,她离开家乡,来到浏阳,进入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担任操作工。
  2022年,韩爱香的儿子考入长沙一所学校。开学前,儿子来到浏阳,准备在韩爱香身边待上十来天。
  “孩子要过来,我当然很开心,可他住在员工宿舍不太方便,住酒店又不划算,我就想着在附近租房住。”于是,韩爱香辗转找到了熊远录,“当时听说他们家有房子在出租,不知道屋主是否愿意短租,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
  当时,韩爱香向熊远录提出,虽然孩子只住十来天,但她依旧会付一个月租金,“当时的租金是每月300元,熊叔叔最后只收了我大概一半的钱。”
  “只住了十几天,我肯定不能收一个月的钱。加上她中午要上班,我做饭的时候也会顺便多做点,叫上孩子一起吃。”提起那次出租房屋的经历,82岁的熊远录记忆犹新:“当时,我婆娘因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已有几年,加上儿子忙于工作,女儿又远嫁外地,平日里,都是我在照看。小韩刚来,看我一个人很辛苦,就帮着一起照顾。”
  “最难得的是,她(韩爱香)从不嫌脏、嫌累。”熊远录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瘫痪在床的罗华英时,韩爱香就张罗着打扫房间,“因为长期卧床,加上平日只有我一个人照顾,卧室环境并不太好。但小韩一点也没嫌弃,而是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喂饭、擦身、理发、洗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韩爱香将罗华英照料得无微不至。“就连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不一定能做得那么用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熊远录十分感慨。
  正是这十余天的相处,韩爱香被老两口的淳朴热情打动,而老两口也喜欢上了这个勤劳善良的异乡人。
  熊远录与罗华英,渐渐成为韩爱香在异乡最深的牵挂。而那个曾经借住的屋檐,也成了她心中另一个家。
  
  相处三年
  她用爱心与耐心写下温暖故事

  十多天的租期很快结束了,但韩爱香与熊远录、罗华英的故事,却没有因此画下句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一有时间,韩爱香便会前往两位老人家中,细心照顾、陪伴罗华英。
  问及原因,韩爱香有些感慨地告诉记者,她和父母以及公公婆婆的关系都很好。但这几年,她在浏阳上班,丈夫在江西打工,没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看到熊远录与罗华英后,她立即想到了自己远在400多公里外的家人,“反正公司离得近,我也是能帮就帮,尽自己的一份力嘛。”
  渐渐地,韩爱香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熊远录与罗华英的生活中——下班后,她会到老两口家中,帮忙整理家务,为罗华英洗澡、洗头、理发,推着轮椅带罗华英出门;周末时,她还会去市场买菜,在“家里”做一顿大餐。考虑到罗华英牙口不好,有时,她还会买来馄饨皮,自己剁馅、包馄饨,为两人煮上一碗暖胃暖心的馄饨。
  “之前,我婆娘的鞋不太合脚,我就把鞋带绑在她的脚踝上,让鞋子不脱落。小韩看到了,二话没说就为她买来了合脚的鞋。”熊远录说,这几年,韩爱香还会不时为罗华英和他购买衣物。
  就连放假回到怀化,韩爱香也一直惦记着两位老人。返工时,总会带一些特产,给他们尝尝。
  不仅是韩爱香本人,就连她的丈夫、儿子,和两位老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近。“孩子、丈夫有时来浏阳看我,就住在熊叔叔家里,熊叔叔也不收我们的钱。”韩爱香说。
  “小韩的丈夫来看她时,也帮我们干了很多活。院子里那个棚子,就是他帮忙砌的。”提到韩爱香的丈夫,熊远录带着记者来到了院子里。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院落的一角,有一个用砖头、瓦片搭成的小雨棚。雨棚下,是一块块堆放整齐的木柴,“小韩的丈夫每次过来,都会帮着做一些活,让我既贴心、又安心。”
  而更让熊远录感动的是,这两年,他和妻子先后在浏阳城区的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尽管有儿子在医院照顾,但韩爱香每隔两天就要过来看望他们一次,“我怕耽误她工作,就让她别来了。但她依旧会在下班后坐公交过来,在医院待到晚上八九点,又搭车回古港,第二天照常上班。”
  今年年初,罗华英因病离世。而就在她离世前两天,韩爱香还在为她理发。说到这里,她红了眼眶:“婶婶走的那天,我太忙了,没能过来看她,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遗憾。”
  说起妻子,熊远录更是忍不住抹眼泪:“每次看到小韩过来,她总会非常高兴。这几年,小韩就像是我们的亲女儿,总是默默付出、不图回报。”
  如今,韩爱香依然有空就会去看望熊远录。她总说:“熊叔叔就是我在浏阳的亲人。”
  
  爱的回响
  “提起她大家都竖大拇指”

  韩爱香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不只是沔江村,就连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在沔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坚移看来,韩爱香的暖心之举,让她成为文明新风的引领者,“村级一直都有节假日慰问老人、党员的传统,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也一直积极帮扶、走访慰问困难村民。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一队伍,以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
  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青松告诉记者,在同事们眼中,韩爱香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有爱的人,不仅工作认真负责,有同事遇到困难,她也总会积极伸出援手。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她把母亲接到浏阳来了。每次问她,她也只是笑着点点头。”徐青松说,公司上下都是从村民口中才得知,三年来,韩爱香一直在照顾着一对与她并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能有这么好的员工,我们也十分自豪。”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步聪表示,“接下来,我们会号召大家学习先进典型,传递社会正能量。
  
  记者手记
  总有不变的情谊能温暖我们的心灵

  春光斜斜地照进朴素的小院,院落里晾晒的衣物随风轻轻摆动。正是在这里,韩爱香用三年光阴,书写了一段关于温情陪伴的故事。
  从韩爱香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她是一个“总念着别人好”的人。
  说到自己的工作,她说:公司对她、对每个员工都很好,假期时,还会为他们包下回乡的专车、报销回家的车票。
  说到熊远录与罗华英,她说:“两位老人的感情很好,对我就像对待亲女儿……”
  而说起自己,她却总是腼腆地表示,自己做得并不多,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而她口中的“小事”,却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最朴素的诠释。这份因租房而诞生的情谊,不会随时间消逝,只会如浏阳河的水,静静流淌在见证过这段故事的人心里。
  离开熊远录的家时,他站在院外,挥手与韩爱香道别,说着:“小韩,我在家挺好的,你不用总是过来,别耽误工作。”韩爱香则叮嘱着:“叔叔你快回屋。”
  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到足以跨越血缘与地域的界限。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总有一些不变的情谊,如暗夜灯火,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作者:蒋萌萌】 【编辑:颜开云】
关键词:浏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