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区西湖街道:小区大变样 居民说了算
在湖南湘江新区西湖街道的湖韵佳苑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棚的建成投入使用,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几栋老楼下,智能充电口闪着微光,安全、便捷、整洁,取代了过去“飞线充电”的隐患。
而在咸嘉湖、黄泥岭、嘉欣等社区,老旧电梯更新、电力改造、市场整治、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一批民生项目加速落地,为居民带来触手可及的便利。
这些看似琐碎的社区变化,其实连着湘江新区基层治理的“大棋局”。
今年以来,湘江新区在街道一级推行居民议事会制度,以制度化协商平台激发民主活力,让“民生实事怎么干,居民说了算”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注脚。
从“群众看”到“群众议”
协商民主让民意更有温度
居民议事会制度,是湘江新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创新。制度设计是由街道党工委领导,人大工委召集,吸纳人大代表、社会贤达、社区干部与居民代表组成,通过定期会议听取工作报告、票选民生项目、提出批评建议。

在西湖街道,这一机制走得更深、更实。街道首届居民议事会共50名代表,覆盖黄泥岭、嘉欣、龙王港、谭家冲、石佳冲、党校、茶场村等11个社区(村),其中三分之一为女性代表,涵盖教育、医疗、企业、社区等多领域。街道将50名代表划分为西片(楼盘楼宇)、中片(安置小区)、东片(景区高校)三个片,分片议事,各有侧重,直击问题,落地见效。
“过去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是‘大家一起议、一起干’。”人大西湖街道工委主任钟兴志说。
街道将议事权下沉到基层单元,建立“居民发现问题—小组提出建议—街道协调落实—下次会议反馈结果”的闭环机制,真正实现了民意直达、决策共建。
从教育惠民到幸福共建
西湖街道的民主实践样本
作为湘江新区教育资源最密集的街道,西湖街道汇聚了湖南大学、省委党校、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多所高校和省肿瘤医院、省胸科医院、湖大设计院等科研院所,既有知识分子的理性,也有居民代表的民生关切。
这种“教育+民生”结构,让西湖的议事会讨论更有深度与温度。
在今年的居民议事会上,教育、养老、交通、文化、公共安全成为居民代表热议的焦点议题。围绕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西湖街道共梳理出19个民生实事项目,既有“硬件改善”,也有“软性关怀”,全年一以贯之推进,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其中,教育民生走在前列——街道以“向阳花”家庭教育指导行动为抓手,开展线上线下活动5场,帮助170余位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养老服务持续提质,先锋社区湖韵佳苑与嘉欣社区优嘉养老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与此同时,交通环境同步改善,茶场村道路完成“白改黑”,肿瘤医院周边新建停车场增设车位50个,解决了“就医难停车”的困扰。
文化惠民也融入了治理全过程。国球运动走进社区,老年活动室焕新开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文化与健康生活。与此同时,老旧电梯换新、燃气“瓶改管”等安全项目稳步推进,城市运行“毛细血管”持续畅通。
一项项工程背后,是居民共议共决的成果,也映照出这座教育之城民生温度的不断提升。
“我们讨论的不只是项目,更是社区生活的温度。”嘉欣社区议事员唐灿说。
街道议事小组坚持每季度开展调研,形成了“现场议、当面办、实地验”的常态机制,让群众诉求在民主协商中落地生根。

从一条街道到一个新区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样本
居民议事会的运行,不仅让西湖街道的治理更细、更实,也为湘江新区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生动样本。
新区通过制度化议事机制,把群众意见嵌入决策链条,让民生项目从“政府派单”转为“居民点单”,实现了民主协商与民意反馈的常态化。
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伟表示:“我们要让每一项民生决策都始于民意、成于民心。”
如今的西湖,不仅是一片书香浓郁的教育街区,更是一方民生温暖的幸福社区。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到制度改革的大事,湘江新区正以民主议事为笔,绘出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