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丨长沙环境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陈焕明 刘捷萍

  湘江潮起,气象万千。

  万事肇始,起于东风。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为湖南和长沙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天时、地利、人和,长沙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依托“一带一部”定位、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和湖南自贸试验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国家战略接踵而至,此为“天时”。

  连续2年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0年长沙营商环境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长沙经验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营商环境成为长沙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弥补了不沿边、不靠海的劣势,此为“地利”。

  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获评“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房价洼地”效应明显……

  “网红”长沙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此为“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构筑起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最优环境。

  长沙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抬高发展坐标,锁定更高目标,创新实干,全力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全国216个地区予以督查激励,长沙河长制湖长制推进等7项工作8次获得表扬激励,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为历年最好成绩。

  长沙,这片红色热土、英雄之城,山有故事,河有传奇。

  新的发展奇迹,正在星城大地书写!

  发展环境

  长沙,历经三千年而城址不变。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进入新世纪后,长沙一路赶超,不到20年时间,实现了从三线城市到新一线城市的跨越。

  2008年,长沙GDP为3000.98亿元,在全国居第22位。2017年,长沙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跻身GDP万亿俱乐部。2020年,长沙GDP突破1.2万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15位、省会城市第6位。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新起点,长沙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扬帆起航,其中长沙片区实施范围占全省自贸区面积的三分之二,成为中部开放的“新地标”、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一体化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赋予重大使命。

  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龙头,长沙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六个着力”为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

  ……

  纵观历史,这样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环境,千载难逢。

  如何把握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一难得的发展环境?

  创新实干,长沙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今年2月20日,正月初九,长沙全市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要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强化省会担当,进一步抬高发展坐标,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抢抓机遇,长沙始终聚焦长株潭一体化这一时代主题。

  3月,长沙城南融城公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现场见证,长株潭三市市委书记种下同心树。

  4月,伟人故里韶山,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一份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长株潭十同书”顺势达成。

  从营商环境、产业协同到空间规划、综合交通,再到群众关注的环境、医疗、文化等民生实事,十份合作协议加速长株潭三市握指成拳,展示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广阔天地。

  一件件利好接踵而至。

  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最大程度满足三地日常通勤需要;长株潭一体化医疗保障“零距离”,三地医保卡可自由刷卡使用,不再有区域限制;4月以来,长株潭三市举行联合巡回招聘会,共同发布9万个岗位需求信息,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留住更多人才……

  长株潭一体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度、深度、力度和速度推进。

  抢抓机遇,长沙始终扭住项目建设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2月20日,在长沙新春第一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317.36亿元的71个重大项目按下“启动键”;3月1日,在2021年湖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长沙市26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逾千亿元……

  长沙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长株潭一体化、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实施、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

  截至3月底,长沙共举行4轮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共有378个新建项目实现开工,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比去年同期多11个。

  抢抓机遇,长沙始终坚持践行“三高四新”这一发展战略。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关键所在。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用电量越大,说明经济发展越活跃,一季度长沙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3.0%,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6.2%。

  高数值的背后是各工业企业抢订单、忙生产的火热场景。

  在位于望城经开区的长沙戴卡生产车间,一只只汽车轮毂在生产线上顺利下线。一季度,长沙戴卡累计生产轮毂153万只,累计销售轮毂152万只,同比增长38%;累计用电量达1900万千瓦时,成为全市工业用电大户。

  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工程机械产业前十家龙头企业合计产值同比增长42.8%,电子信息产业前十家龙头企业合计产值同比增长72%,长沙制造业在一季度迎来了“最旺淡季”。

  作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各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数据全线飘红,“30%的增速”几乎成为国家级园区经济指标的“标配”。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紧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长沙坚持不懈。

  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长沙创新性地提出以“三智一芯”产业为主攻方向,瞄准“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在各类芯片的加持下,长沙定制智慧公交让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自动驾驶出租车从梦想照进现实,机器代人在各类智慧厂房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生产。

  未来3年,长沙将“揭榜挂帅”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率先攻克分布式智能液压阀控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线控集成制动系统、手术机器人及其操作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长沙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79.98平方公里的“开放测试区”“改革试验田”上,初步提炼制度创新成果43项,8项有望实现全国或全省首创;新设立企业1193家,新引进落地重大项目44个。今年3月30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举行人才政策发布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发布的45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体现了长沙的满满诚意,25个极具创新性的项目,为长沙打造开放高地集聚动能。

  长沙积极应对国际疫情不确定性的挑战,外贸连续3个月强劲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总量的50.7%,同比增长44.6%,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9.85%,完成全年目标的50.45%,占全省总量的86.06%。

  今年5月,长沙与北京市朝阳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谱写跨区域合作新篇章。未来,两地将共同发力、推进突破,在产业互促、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商务交流、金融资本、医疗卫生、教育人才、文化旅游、城市管理、党的建设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在新一轮加快发展、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黄金机遇期,长沙已吹响冲锋号。

  营商环境

  一年一度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是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一场大考,它既是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测试,也是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秩序、生活便利、营商便利的测试。

  5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举办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长沙再次登台,作为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代表推介经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这场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特区、新区的同题大考中,没有副省级城市的改革赋权优势的长沙为何能脱颖而出?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长沙敢为人先。

  2017年,长沙GDP过万亿后再出发,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2019年,长沙首次参加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获评全国包容普惠创新标杆城市后,就明确了“中部标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和政策落地四大专项行动,营造出“尊重企业家、优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在湖南湘江新区,先后推行了6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两集中、三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湖南率先实现新区承接的所有审批事项在“在线平台”办理,被誉为“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

  “不管是在项目建设还是在业务推进上,新区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让我们对以后的发展和经营更有信心了。”长沙宜家购物中心瑞典籍高管说。

  今年,长沙紧扣“三高四新”战略,放眼全国大发展格局,向一线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对标看齐,实施三大区域协调合作、71条深化改革举措,以更高标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长沙敢于革命。

  水、电、气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长沙首次参加国家评价,发现水电气外线报装等方面存在审批流程冗长、办事便利度不高等问题后,为积极回应企业诉求,长沙敢于正视问题、刀刃向内。

  对照北京、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长沙结合自身实际,迅速启动水电气报装综合改革工作,推动形成全市统一的表单、流程和办事指南,并在各区县(市)、园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水电气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水电气办理时间,简化优化水电气报装流程,提高办理效率。严格执行优惠政策,落实一般工商业用电电价系列降价政策,2020年惠及用户23万户,减少电费6.6亿元,全面清理供水供电供气行业不合理收费,推动外线接入工程费用由政府和水电气企业共同承担,切实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一系列的组合拳,大力提升了企业水电气的获得。在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长沙获得电力指标全国进步最快。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长沙用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长沙始终致力于扮演好企业成长“温暖陪伴者”的角色,打造“倾力支持、立说立行、精心呵护”的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诚信政府,弘扬企业家精神,吸引更多企业家投资长沙、深耕长沙,让企业家在长沙安心创业、舒心干事、放心发展。

  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深有感触。

  早在2010年,格力便与长沙结缘,此后格力在长沙连续落子,布局了格力暖通、绿色再生、区域销售、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项目,情缘不断加深。

  “我为什么在长沙一期、二期、三期不断投资,就是因为政府的诚信感动了我。随着长沙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再是企业家有困难主动找政府,找市委书记、市长解决问题,而是政府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各部门的干部主动帮企业解决问题,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创新、发展。”

  董明珠说,格力在长沙10多年来的发展,真切地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温度、热情,特别是一任接着一任优化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格力的投资发展信心。

  今年5月,湖南省政府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将格力长沙基地打造成仅次于珠海总部的国内第二大生产基地。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如今,营商环境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让长沙成为创业的热土,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连续2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夜经济案例入选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被公开推荐,2020年营商环境在全国位列第9位、中部第一……

  近年来,长沙始终以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和目的地,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创新创业。

  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长沙营商环境弥补了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劣势,成为长沙的地利优势。

  一枚小小印章就是最好见证。

  以前,在长沙开办企业,领完证后再由企业自行刻章,从证照申请到自行刻章需要两周左右。如今,证、章一起领,而且长沙市、区(县)两级实行企业开办印章免费,均由政府买单,让创业者省钱、省时、省心。

  一组组数据就是最好佐证。

  2019年,长沙市场主体突破100万大关,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2020年,长沙市场主体超120万户,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继续领跑中部;今年一季度,长沙新增市场主体4.83万户,同比增长14.96%。营商环境,成为长沙的竞争力、吸引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

  在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猛夸长沙,他说:“这五年我看到的湖南,特别是长沙,在营商环境的改善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华为从投资‘不到湖南’,变成了‘在长沙办企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珠三角要好得多,速度要快得多’。”

  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但有利于吸纳战略投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对于本地人才创业创新也是良好鼓励。敢为人先的长沙人一路先行,诞生一批又一批新的品牌,尤其是在快消领域,茶颜悦色、文和友、绝味、火宫殿、高骼、辣不怕……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正在刷新长沙人敢于创新的良好精神。

  长沙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沙在“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重点发力。

  5月15日,长沙停车收费新政实施。各大公立医院均按要求调整计费系统,首停45分钟内免费。路内泊位停车首停30分钟免费,双休日方便就医路内泊位半价计费,全部执行到位。长沙市一中校长廖德泉说,过去学校门口即停即走,现在延时半小时,对开车接孩子的家长来说时间足够了。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长沙,一直在努力!

  人居环境

  作为中部省会城市,长沙在“新一线”城市行列中一路赶超。

  “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长沙持续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长沙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施政纲领”。

  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长沙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厚植“生态绿”, 留住“长沙蓝”,守护“湘江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靓度不断提升,“蓝天碧水”成为长沙的生态底色。

  2020年,长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258天增加到309天,优良率从2015年的70.7%提高到84.4%,全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率先在全省实现建制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日前,长沙晒出生态环保工作“成绩单”,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长沙市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看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表现在气派的高楼大厦、宽阔的主干道,更在于高品质规划、精细化建设、人性化管理。

  原本破旧坑洼的小区道路完成翻新硬化,曾经斑驳脱色的楼房墙体粉刷一新,新增的健身设施让小区休闲场所得到升级……提质改造后的天心区铁四院小区,清爽的景象让居民们身心愉悦。

  “提质改造后的小区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看着就舒服。”铁四院小区刘阿姨说,多亏了政府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让小区大变样。

  “由内而外”焕发着生机与活力,铁四院小区正是长沙城区众多“高龄小区”改造后的代表。

  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福庆街88号,两栋始建于1949年的历史老宅,通过“微改造”“微更新”,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网红”书店。

  作为长沙城市有机更新示范街区,同时也是长沙第二个历史文化街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正逐渐揭开面纱。街区探索了“精点、优线、活片”的有机更新实践,引进逾亿元社会资本,吸引近百家商户及公司入驻。

  从现代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大拆大建”正成为历史,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取而代之,成为城市延续其生命力、实现“逆生长”的重要手段。

  黛瓦青墙、木制窗门、仿古屋檐……在芙蓉区白果园化龙池,游客纷至沓来,拍照“打卡”。对于丰泉古井社区的杨正香来说,这里更是她和600多户居民期盼已久的“新”家——改造由表及里,水、电、路、气、网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14项内容逐项完善升级,居民的幸福感来得实实在在。

  近年来,长沙以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为契机,一大批“70后”“80后”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长沙有123个老旧小区迎来“新生”,今年这一数字将扩大到352个。

  从河东到河西,从城北到城南,太平街、潮宗街、坡子街、都正街……长沙一大批历史街巷和老旧社区,在提质提档和有机更新中重焕生机,更让老城区在快速发展中留住记忆,让乡愁在历史街巷中得以延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长沙将老百姓的这些“小事”化作一个个民生支点,撑起这座幸福之城。

  “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养老、就医、逛公园的问题,好方便!”今年68岁的市民陈义武家住开福区湘雅路街道,只要得空,他便去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老邻居们一起阅读、锻炼。从家里出发,不过五六分钟路程。

  这,正是长沙“15分钟生活圈”带来的幸福。

  停车场、农贸市场,人行道、自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短短两年时间,长沙共建成“15分钟生活圈”438个,新增10.44万个停车位、133个生鲜市场、777.1公里人行道、914.06公里自行车道、67.7公里历史文化步道……

  在寻求发展“最大公约数”上,长沙运用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撬动了老城区提质升级,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群众幸福感提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赢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间长沙城市建成区面积由6.7平方公里增加到567.32平方公里,扩大了80多倍。而过去5年间,长沙人口年均净流入超过20万,与深圳、广州、杭州处于同一梯队。

  人口不断涌入,民生需求“缺口”有待填补。其中,住房的地位尤为重要。

  为迎接每年数十万的“新市民”,长沙准备了充足的租赁住房。

  已经在长沙生活了7年的物业小哥姜安宁,此前在其他大城市打工。一家人租住在10平方米的一间民房里,月租金1500元,生活压力不小。

  如今,姜安宁所住的麓城印象小区,按标准化小区建设,不但品质良好,而且租金也低,60平方米两居室月租金只要800元,是周边市场价的一半。

  麓城印象小区是长沙近年来新建的公租房项目之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有公租房1500多套,由政府投资建设,主要解决长沙高新区产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住有所居”是安居乐业的起点。

  近年来,长沙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施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房价稳稳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通过房价洼地,打造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坚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走出一条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长沙5条地铁线路开启了“全面网络化运营”时代,万家丽路、湘府路等快速路成网成环,湘雅路隧道、香炉洲大桥等4条过江通道同步施工,岳麓山大科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片区正加快推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沙提出建设“精美长沙”的理念,并细化为“四精五有”的建设标准,加快打造美丽舒适宜居现代化大都市。

  一个个曾经的城市“斑点”被擦除,一盏盏“失明”的路灯被点亮,一条条背街小巷愈加干净整洁……长沙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崭新气象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座城市,只有人民有幸福感,才能称为美好生活城市。

  长沙,正用民生大情怀,为人民带来更多的生活“小确幸”。

  人文环境

  区域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和人的文明程度的竞争。

  朝气蓬勃的长沙城,凭借着独特的人文环境与城市品格,吸引来了天下宾客。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长沙不出所料地成为“顶流”网红城市。来自广州的“95后”胡华说:“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和朋友们来长沙‘打卡’的迫切心情。”

  5月1日至5日,长沙13个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5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90.65%。长沙,成为全国“五一”假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之一。

  公众在感受这座魅力星城的同时,也对它赞叹有加。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长沙的网络美誉度始终处于90%以上。5月5日,其城市美誉度达到峰值95.01%。

  尤其是,“手可摘星辰——送你一支浏阳河”主题活动助力长沙再上热搜。七夕节,定制心形红绿灯;三八节,斑马线刷成粉红色……这些现象级的传播案例背后,都是长沙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独特气质。

  这座城市,似乎随时随地都能玩转网红IP。懂营销,会“来事”,这是长沙人留给外地的印象。

  事实上,这只是长沙的表面。

  解码长沙的“走红”逻辑,不难发现“人文”的力量。正是独特的人文环境,让长沙从“网红”成长为“长红”。

  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

  三千年城址不变,城名不更。长沙,是秀美的山水洲城,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等美誉。

  殷商以“青铜时代”著称于中国古代史,而长沙所出土的“四羊方尊”则是此时期的代表,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湖南省博物馆也成为节假日一票难求的“网红”地标。岳麓山和橘子洲久负盛名。清水塘、新民学会旧址等一系列历史革命遗迹,已成为经典的红色文化记忆。

  红色基因传承,催人奋进——

  这个“五一”假期,长沙红色旅游景点尤其抢眼。

  在橘子洲,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站立洲头,恍若能听到青年毛泽东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澎湃之音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认知度的快速提升,年轻人逐渐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消费人群。

  从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到田汉文化园、杨开慧纪念馆,再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长沙红色景点铺出一条“光辉百年路”,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专程前来“打卡”。红色新文创、红色演艺、主题餐食等系列产品,更是促进了红色精神的传承。

  长沙,红色基因始终浸润着山山水水,成为鼓舞和激励后来者不懈奋斗的巨大力量。

  文化气质独特,充满活力——

  红色基因铸就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它将长沙与其他城市区分开,成为这片土地独有的文化气质。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长沙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敢担当、有作为,“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互联网湘军”等品牌声名鹊起,“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荣誉更是让长沙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在互联网时代,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专属于长沙的文化IP品牌也层出不穷,它们是网红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更是以文化IP赋能城市经济的成功。

  夜间经济火爆,娱人娱己——

  解放西路霓虹闪耀,渔人码头美食飘香,长沙音乐厅歌声荡漾……五一商圈凌晨2时依然灯火辉煌,人头攒动。长沙夜生活全国闻名,从长沙成功入选“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并位列第三,可见一斑。

  今年“五一”期间,长沙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城市综合体等行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26.2%、18.29%、18.51%,文体娱乐业同比增长36.5%。

  长沙夜经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娱乐业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歌厅文化,到如今的酒吧文化,长沙“夜经济”更具休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是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的多重叠加。

  如今,长沙夜经济呈现出“夜购、夜食、夜宿、夜娱、夜健”五大典型特点,成为撬动消费的“金钥匙”、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长沙最吸引人的,还有随处可以触摸的文明、情怀与温度。

  今年“五一”节前,一份《讲文明庆五一网红长沙倡议书》在不少长沙人的朋友圈刷屏。

  “本地市民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尽量避开市内热门景区,为外地游客让出停车位、让出出行路线、让出游览空间……”长沙市民发扬主人翁精神,“让”出文明新高度。

  在全市各景点及交通枢纽,“红马甲”上阵、24小时值班、爱心托管……种种暖心举措,不仅让外地游客感受到长沙的魅力,也彰显了一座幸福之城、文明之城的底色。

  “我是个老长沙,在‘五一’假期,能作为学雷锋志愿者,为八方游客提供服务,感到很有意义。”走马楼社区志愿者戴友如说。

  5月2日,来自天津的游客李明伟登完岳麓山,和朋友在登高路上休息。“本来以为游客这么多,会比较挤比较吵,没想到秩序这么好,让人心情舒畅。‘文明长沙’名不虚传。”李明伟告诉记者,长沙人不仅热情,而且文明素质高,这座城市值得再来“打卡”。

  如今,红色基因已融入长沙人的血液,刻画着城市个性、传播着城市文化、弘扬着城市精神,对内催化出城市强大的归属感、号召力,对外形成更大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截至目前,来长沙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73家,总投资超过1150亿元,到位资金约900亿元。其中,境外世界500强99家,是2015年的1.15倍。

  近5年,长沙每年流入人口都在20万以上,去年更是达到40万,位居国内前列。5月19日,湖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长沙市常住人口首破1000万,人口集聚效应显现。

  人才的大规模流入,是长沙发展的最大支撑,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

  结语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对于未来发展,长沙始终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

  危机感和紧迫感来自清醒的认识。

  长沙,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黄金机遇期,也处在“前有劲旅、后有追兵”“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

  从全国来看,在“万亿俱乐部”中,长沙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已经到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地步,需要“跳起来摘桃子”,全力以赴抓发展。

  从区域来看,相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还不够快。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龙头,更需要长沙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从自身来看,长沙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快、外向型经济短板仍较明显、消费拉动乏力等诸多挑战,从对标中找差距、亮短板,才能加压奋进。

  “始终保持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

  “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长沙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今年新春首会的动员令,以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未来。

  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奔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长沙,手可摘星辰!

【作者:记者 吴鑫矾 陈焕明 刘捷萍】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