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商圈载体 释放年货经济潜力
翟晓叶
商圈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好的商圈能够有效解决消费文化变迁背后的“人—货—场”问题,切实以消费提振内需,带动经济发展。近年来,长沙市以商圈提质升级为抓手,加快优质商圈谋划布局,逐步形成了五一广场等传统商圈,月亮岛、洋湖等区域商圈,铜官窑等特色商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蛇年春节日益临近,各大商圈应继续积极打造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释放年货经济消费新潜力,使“网红城市”的人间烟火更加浓郁。
从“人”的需求出发,将商圈建设成为全龄人群消费的重要场景
商圈经济所讲的“人”,指的是商圈从顶层设计到底层运营都要以人为本。近年来,居民消费呈现新趋势,全时消费增长迅速,青年、儿童更追求趣味体验,老年及中年人更追求商品性价比。迎合这些需求变化,长沙市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大新型商圈布局力度,仅河西去年就新增万象城、月亮岛天街等商业综合体,极大方便了市民购物、娱乐与社交。在传统商圈,则着力打造“市井文化+现代商业”的多元特色业态。发展年货经济,也应在满足基本年货采购的同时,又满足Z世代人群对传统文化、特色餐饮、文创零售的个性需求,做到兼顾“柴米油盐”“诗和远方”,营造全龄人群的消费新场景。
从“货”的供给出发,将商圈打造成为供需精准对接的重要桥梁
“货”是商品服务、业态内容、营销运营等与商业相关的泛指概念。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新的业态模式,比如,追求情绪价值的“多巴胺经济”快速发展,快闪店以高效率、低成本、满足消费者猎奇心理的特点意外出圈,线上引“流量”、线下变“留量”的模式带来新商业机遇。对此,长沙应充分发挥网红城市特质,精准把脉消费新特征,创新商品服务供给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前不久,借助数字经济新力量,长沙在万家丽国际广场举办首届名优工业品供需对接会暨“共享计划”新春嘉年华。三天的活动,成交额超3000万元。这既提升了市民消费体验,激发了市场活力,更为长沙在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场”的营造出发,将商圈发展成为市民身心放松的重要场所
“场”是交易发生的物质载体。在商业发展历史上,“场”逐渐从地摊发展到现代化大商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市民职场压力增大、休闲时间减少,逛商城成为家庭聚会、放松愉悦的不错选择,恬淡怡然的“场”应运而生。把握该变化,长沙各大商圈不再追求高得铺率,而是将部分新商业空间主动让渡给展览或消费者体验,更加注重与城市空间的互相建构,通过地铁出口直通商场,甚至用小公园、小广场连接城市交通主干道,真正“让利于城”“让利于自然”。比如,洋湖商圈多个购物中心均与地铁口相通,将大量空间用来打造景观、孩童游乐场。不少市民表示,逛商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免费的游乐场方便爸爸遛娃、妈妈买年货。我们期待春节期间,商圈能有更多这样充满人情味的细节,以此激发节日消费潜力。(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