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研学研修基地

相链区块链

  编者按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和引导干部群众全面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发展的信心,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通俗理论读物《强信心 促发展》回应理论关切、凝聚奋进力量的作用,“学习强国”长沙学习平台联合长沙晚报社理论评论部共同组织开展“强信心 促发展”主题理论学习感想征集活动。本报理论版从本期起,将择优刊发部分投稿。

  胡艺华

  《强信心 促发展》一书中指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上闪耀着科学家精神光芒。打造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研学研修基地,对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意义重大。为此,笔者有三点建议:

  整合特色资源。以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为场域,把湖南省农科院和杂交水稻中心所辖的袁隆平故居及实验室、试验田、隆平小道、杂交水稻展览馆,湖南农业大学所建的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隆平楼,芙蓉区所属的隆平水稻博物馆等各类特色资源进行统筹谋划、有效整合、联点成线、优化设计、统一规划。

  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袁隆平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的主题,深入挖掘、广泛收集、系统整理反映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鲜活素材和经典故事,以“思政+三农+艺术”的理念,以跨界、跨地、跨校协同共建的方式,探索符合时代需要、体现中国风范、彰显湖湘特色、引领青年成长的“大思政课”体系。

  开发精品线路。充分把握立德树人工程的实践要求,主动顺应新时代研学研修工作的发展需求,精确对接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学校师生等各类群体的内在诉求,立足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地区的特色科教资源,以“三农+文旅+科技”的融合创新理念,按照全场域、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的思路,系统开发一条以弘扬袁隆平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化、精品化、大众化的研学研修线路。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作者:胡艺华】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