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中马命运共同体真谛|学习知典

相链区块链

  4月15日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一句两国都家喻户晓的谚语和另一句马来西亚谚语,表达中马之间跨越千年的深情厚谊。本报“学习知典”专栏邀请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张可荣就此进行解读。

  原文

  中马两国是安危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两国共同的谚语,道出了中马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专家解读

  张可荣:谚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典出清朝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意为患难与共、和衷共济,或曰在顺境中共享喜悦、在逆境中携手前行。这句在中国和马来西亚民间都很流行的谚语,通俗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马来西亚人民的处事态度与价值追求,揭示了中马命运与共的真谛。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引用这则谚语,强调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具有坚实的人文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要。同时也让读者亲切地感悟到,隔海相望的中马两国文化虽属不同的文明类型,但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智慧内核往往相融相通。

  原文

  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随着历史演进愈益深厚。

  专家解读

  “切水不断”是马来西亚谚语,形容的是事物之间紧密而持久的关系,传达的是一种坚韧不拔、连绵不绝的情状,就像流水一样无法轻易切断。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引用这则谚语,不仅阐述中马之间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而且诠释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大势。

  回顾历史,中马两国通过跨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友好交往、命运与共的紧密关系。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对这种友好关系进行了深情回顾:1300多年前,唐代义净法师渡海求法途经马来半岛;600多年前,明代航海家郑和7次远洋航海中5次到访马六甲;80多年前,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帮助打通滇缅公路生命线;51年前,中马两国领导人冲破冷战阴霾决定建交,开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先河;2023年,两国领导人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开启双边关系新篇章。

  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双方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中马两国根植悠久历史的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必将推动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和谐包容、共同发展,推动两国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共筑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破浪前行、结出硕果。


【作者:】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