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毛泽东投身革命的光辉起点
长沙是毛泽东投身革命的光辉起点
徐少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和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掌握自己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直是湖南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毛泽东与长沙结缘深厚,从 1911 年初毛泽东来到湘乡驻省中学求学开始,长沙就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刻苦求学、上下求索、指点江山的成长之地,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毛泽东结伴杨开慧、成家立业、初为人父的温馨家园。在长沙,毛泽东集合团结同志,举办工人夜校,培养革命骨干, 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吹响了“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号角。从湖南一师到桔子洲头,从省图书馆到岳麓书院, 从刘家台子到清水塘边,长沙留下了毛泽东为人民而呐喊、为理想而奋斗、为革命而奔赴的坚实足迹。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干成的“四件大事”,对中国革命影响至深,长沙成为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成就伟大事业的光辉起点。
一、建党先声——新民学会
1918 年 4 月 14 日,在长沙溁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租住地, 湖南一师求学的毛泽东发起成立了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政治团体之一——新民学会,学会以“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要求会员“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五四运动”前夕,新民学会集合了一批风华正茂的湖南进步青年,研究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的前途和出路。毛泽东为新民学会确定了“国外发展”和“国内研究”并重的发展战略,推动和组织新民学会学员赴法勤工俭学,寻求新思想、探索新道路。毛泽东本人则留在国内领导新民学会开展驱张运动,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湖南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帜。后来,在毛泽东、蔡和森的力主倡议下,新民学会明确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引导学会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因此,新民学会不仅是湖南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核心,而且孕育了一大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进行了思想理论上的探索和干部队伍上的准备,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声。在新民学会 78 名会员中,先后
有 37 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卓越领导人。
二、建党先驱——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920 年夏,受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毛泽东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 究和解决中国问题。1920 年冬,受陈独秀的委托,毛泽东以新民学会骨干成员为核心,对新民学会进行了思想上、政治上的改造,把新民学会引上了革命道路,与何叔衡、彭璜一起秘密成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以文化书社为平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组织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青年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和聚集进步青年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宣传和介绍俄罗斯“十月革命”经验,组织进步青年赴俄勤工俭学。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八个发起组织之一, 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是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领导者,何叔衡、彭璜、贺民范、萧铮、易礼容等是小组的成员。
三、建党伟业——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
1921 年 6 月底,毛泽东与何叔衡代表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从长沙小西门码头出发动身前往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一大”,毛泽东除担任会议记录、参加会议讨论外,还发言介绍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情况,包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人运动的开展及经验教训等。在嘉兴南湖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同行的萧子升预言:“如果我们努力奋斗,共产党在三、五十年内就有可能统治中国。” “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标志。无论是建党前与蔡和森的长篇通信中关于对党的名称、性质和指导思想等问题的深刻论述,以及领导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卓越工作,还是在党的“一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缔造者。
四、建党示范——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
党的“一大”后,毛泽东回到长沙,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发展了郭亮、彭平之、陈子博、夏曦等人入党,充实壮大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力量。在长沙望麓园开办织布厂,为革命活动筹措经费。1921 年 8 月 16 日,利用船山学社的场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发展党团组织,培养党的干部。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党校的萌芽,被誉为湖南的“革命策源地”。1921 年 10 月 10 日, 毛泽东在长沙城外的协操坪发起成立了中共湖南支部,亲任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任委员。中共湖南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级支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第一个正式组织,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和湖南革命运动的开展。1922 年 5 月,中共湖南支部升格为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辖今湖南全省及江西萍乡地区,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李立三、易礼容、刘少奇、郭亮等任委员,机关设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 22 号。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在全省各地发展党组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长沙泥木工人、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作和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等一系列罢工运动,推动湖南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潮。到 1923 年 5 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共领导了 18 个党支部、党小组,发展了大批先进分子入党,培养出一批党的优秀干部,湘区成为当时全国革命运动发展最迅速的省区之一。1923 年 6 月,党的“三大”对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做得很好。”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是当时湖南及江西萍乡地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 中心,是毛泽东早期革命生涯的杰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革命活动的示范。
长沙是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放眼全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关键平台,是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由进步青年到职业革命家转变的“孵化器”,是毛泽东投身革命生涯的起点。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奋斗经历及光辉业绩,使长沙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成为驰名中外的“革命圣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址、红色资源。 在新发展阶段,充分挖掘这些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及教育功能, 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对于锻造执政骨干、振奋城市精神、提升长沙软实力和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