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少年“投”进北大|晚报帮帮团·公益助学大行动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实习生 向思强

  “晚报帮帮团·公益助学大行动”7月21日启动,23日就接到了很多电话。这不,我们第一个助学对象来了。

  7月23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训练场,烈日当空,热浪袭人。今年18岁、身高1.9米的彭翔宇挥汗如雨,正在操场上练习投掷铅球。就在这个夏天,这位刻苦训练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当许多高考生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与休整中时,彭翔宇却选择用汗水迎接人生新的篇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训练场,彭翔宇(左)和教练周星秀进行铅球训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文瑞 摄

  梦想:自律少年与伯乐教练

  彭翔宇的北大之路,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他的教练周星秀对爱徒赞不绝口:“翔宇身上最可贵的品格就是刻苦和自律。记得他刚进学校时,每年暑假三伏天,气温再高,他雷打不动坚持每天至少训练2小时,从不叫苦叫累。”

  他为何能这么自律?彭翔宇告诉记者,起初他的梦想是考入偶像所在的大学。“但教练对我说,我可以去更好的学校,甚至是‘清北’。这句话像火种,瞬间点燃了我的追求。”

  彭翔宇深知,通往顶尖学府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加倍努力。这份努力最终化为耀眼的成绩单: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他多次打破纪录勇夺冠军。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他以5公斤铅球20.54米的优异成绩刷新赛会纪录。

  彭翔宇不仅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上文化课也很拼。班主任老师周景绩对彭翔宇的学习非常重视,给了很多帮助。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累累伤疤和腰肌劳损。“这些都是拼搏的见证,是体育生涯的一部分。”彭翔宇平静地说。

  母亲梁丽香看着儿子一路拼搏,既心疼又骄傲:“他不仅要承受训练的艰苦,还要兼顾学业,付出远超常人。”

  前行:瞄准更高的竞技舞台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彭翔宇心中充满感恩与憧憬。他深知,家人的默默支持是他最坚强的后盾。虽然家庭经济压力大,父亲彭劲松在外打零工,爷爷、奶奶还有老年人基础病,母亲主要承担家中的经济来源。读高中时,彭翔宇每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要2万多元,家里的积蓄早已见底。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特别感激一路走来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教练和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引领,就没有我的今天。”彭翔宇话语真挚。他告诉记者,高三年级主任马正扬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后,给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于未来,这位铅球冠军目标清晰而坚定:“进入北大后我会更加努力,在学业和训练上追求‘双优’。我的目标是站在大运会、全运会的赛场上,争取优异成绩,为国争光,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从长沙的训练场到北大的未名湖畔,彭翔宇用日复一日的自律、永不言弃的拼搏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自己投掷出一条闪亮的青春轨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希望爱心企业或个人,来为逆境学子贡献一份爱心,或为他们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如果您有意愿,请拨打长沙晚报热线0731-82220000或记者手机号码18674886895。

【作者:周小华】 【编辑:周意】
关键词:公益助学大行动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