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三句话里的长沙诚意 | 山水洲城记
“借此机会,我讲三句话:眼中的湖南、心中的希望、远方的呼唤……”秋意渐浓,燕园未名湖畔却暖流涌动。
两周前,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上海吹响了“招才引智”集结号,昨天,省长毛伟明又带队马不停蹄开启了“北上专场”。10月12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北京站专场招聘活动推介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现场发布了岗位需求目录。湖南近500家优质用人单位、带着超1.47万个岗位进京“招贤纳士”。
带队进京揽才的毛伟明省长,用“眼中的湖南”“心中的希望”“远方的呼唤”,向首都学子递出一封“潇湘邀约”。
一
眼中的湖南:长沙引才,诚意满满
“我们诚挚地欢迎湖南的莘莘学子学成回家、建设家乡;也欢迎所有喜欢湖南的外地大学生朋友成为新湖南人。”9月27日,沈晓明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上海站专场推介大会向大学生朋友发出邀请。
谋划发展,省委、省政府锐意推进“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始终坚持把省级战略转化为市级行动,把招才引智的“大愿景”,落成青年可感可及的“实景图”。
从去年互联网岳麓峰会发出“背着双肩包来创业”的青春号召,到今年北上东进叩响复旦、北大校门,长沙始终以“城市级后援团”的姿态,为青年人才搭建舞台。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躬身力行,多次专题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强调要为大学生“背着双肩包”来长创业创造更优条件,让青年梦想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让每一颗“金种子”充分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长沙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简报、每月一铺排”机制,推动政策落地。
长沙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率队,从北京大学到复旦大学,带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文化+科技”、湘江科学城等系列人才政策,向全国顶尖学府青年才俊敞开怀抱。
今年2月,《长沙市落实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责任清单》将湖南省“七个一”行动细化为51项具体举措;5月,“双肩包”行动计划从一站式接待服务、低成本场地支持、低门槛融资保障、全周期创业奖补等10个方面全力支持青年人才背着双肩包来长沙创业。
9月,长沙再度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数据显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8月,全市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7228户,月均新增657.1户,是支持大学生创业行动实施前的2倍。目前全市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近5000家,吸纳就业人员超2万人。
二
心中的希望: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
橘洲君曾写过《智汇潇湘,湖南唱的是“八方来才”》,湖南“邀人”,“邀”的是八方英才、青年才俊,更是创新活力与美好未来。
青年是城市的希望,而这份希望,在长沙已转化为一套覆盖青年发展全周期的支撑体系,从第一程的“落脚”,到每一步的“扎根”,长沙努力让每位人才感受到:这里,准备充分。
接驳有“站”:火车南站、黄花机场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整合全市资源为创业者规划路线;人才通勤有了“快车道”!10月10日,岳麓高新区科创专线启程;
住宿有“房”:20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目前,全市有103个人才公寓项目、3.4万套房源,人才租住期每满6个月(含)免租金1个月,最长可享受租住期满3年(含)免租金6个月的优惠;同时,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购买首套自住房时,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至1.5倍的政策支持。
孵化有“地”:全市4家国家级、18家省级等125家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超20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以及一系列优惠补贴,并配套人力资源、财税法务、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企业注册等保姆式服务;
资金有“源”:市本级、湘江新区各出资1亿元,与湖南省共同设立5亿元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9月26日,195个项目通过投资决策评审,其中长沙138个,占比70.8%,项目投决周期从85天缩短至40天。
怕创业路上“单打独斗”?长沙有“创业导师天团”。长沙探索建立“高校+园区+企业”三方联动大学生创业导师库,遴选200位企业家、技术专家、创投大咖,通过陪伴式成长服务,让青年人才在创业路上不做“孤勇者”。
“有人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0%,但长沙给了我另外90%的勇气!”作为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首批“入局者”,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生、长沙应则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爽,最近成功拿下2000万元订单。他坦言,正是长沙“3年租金全免+20万元创业补贴+技术导师全程陪跑+全方位创业服务”的强力托举,成就了他的幸运。
三
远方的呼唤:人心安处是长沙
“只要你来湖南,就一定会找到大放异彩的舞台;只要你是一颗种子,就一定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省长的这句邀约,正在长沙变为无数生动的现实。
产业园长出“独角兽”。
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人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盛维天,同济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长沙。“长沙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已走在全国前列,湖南湘江新区还有国家级示范区资质。”他坦言,长沙有着对人才高看一眼的重视、有贴心的生活保障、有媲美一线城市的薪酬待遇,以及“拼事业不丢生活”的城市氛围,让他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答案。
星城所向,科创所往。
锚定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长沙以3.3%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催生众多“首字号”成果,315万人才的汇聚也让创新活力奔涌不息。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
“长沙是一座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和爆发性新兴产业的‘硬核’城市,为我的工科专业提供了优质就业环境,也有利于我将来的职业发展。”作为中钨稀有金属新材料(湖南)有限公司的研发专家,袁觅文博士主持的科技专项“核聚变堆钨基面对等离子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项目,面对的都是国家和行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因其所作贡献,他还获得望城区“攻坚博士”的称号。
背起双肩包,下一站到长沙!
9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重点打造的孵化平台“马驹计划”迎来了第六批10个入孵项目。长沙星火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是这批入孵的代表项目之一,负责人李东带领其核心团队曾参与过多款App Store排行第一的游戏制作。
“我们是从成都过来的,长沙对创业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有全程跟进的帮扶和激励措施,对青年人才也有‘真金白银’的关怀,我相信团队很快会在这里安顿下来打拼一番事业。”李东表示。
“让我们向着未来出发,去湖南!”毛伟明省长发出诚挚邀请。
而长沙,已为每一位奔赴而来的青年,留好了“C位”,只待登场,共赴星辰!
记者/刘丹 刘攀
编辑/尹玮 校读/刘芳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