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三封“邀请函”从湘江出发 | 山水洲城记
湘江之畔,奔流不息;星城长沙,求贤若渴。
11月1日,这一天,三封满载诚意的“邀请函”从湘江出发,跨越山海、联结校政企:
在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家回湘恳谈会上,是面向全球校友的深情召唤;在第五届长沙“企业家日”活动现场,是致予企业家们的郑重承诺;在南京举行的“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专场招聘中,则是递给高校学子的实在机遇。
一日之内,三会联动,长沙用诚意满满的“三连击”,传递出一个信号:这里渴望人才,也值得托付。
一
第一封致校友:回来吧,这片热土等你共赴新程。
这封函,递送给了天南地北的中南大学校友。在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家回湘恳谈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的深情告白:“高校是长沙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校友是长沙最宝贵的发展财富。”

这封函中细数了长沙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产业提质提效,创新动能澎湃,发展环境今非昔比;不变的是,那片镌刻着他们青春记忆的故土,依然是可以让梦想肆意生长的热土。
“校友回湘,既是广大校友的拳拳赤子心,也是家乡故土的殷殷期盼情。” 面向“十五五”,长沙在函中写下承诺:“愿与大家共筑产业体系、共推创新发展、共促招商引智、共谋未来发展。我们将提供全周期服务、全要素支撑、全方位保障,在双向奔赴、携手共进中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校友,是长沙“有温度的底气”。为凝聚这份力量,2023年10月,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正式在长沙成立,构建“政府、学校和校友企业”三位一体的共建发展生态。正如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所言:“中南大学在长沙建校、发展、壮大,与长沙血脉相连,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封函的背面,印刻着中南人的辉煌足迹:
从20世纪初开办矿科、路科、医科,到本世纪初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再到新时代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这所大学培养了50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这里是企业家诞生的摇篮:比亚迪董事长、总裁王传福,三一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原董事长梁稳根,山河智能创始人何清华,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开华,三诺生物董事长李少波等人,学生时代都曾在中南大学求学,中南大学也被誉为新能源锂电池行业领域的“黄埔军校”。
归来吧,校友!
湘江潮涌,岳麓风暖,这片土地已备好舞台!
二
第二封致企业家:放心投,长沙把“企业家日”过成了“365+1”。
“这是我参加的第5个‘企业家日’,一个都没有落下。”长沙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湖南力得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卉告诉橘洲君,这也是她和长沙一起成长的5年。
这封函,在第五届长沙“企业家日”的现场,被郑重交到每一位企业家手中。2021年,长沙在中西部地区率先立法设立“企业家日”。5年来,长沙为企业家搭建起广阔的舞台,让“企业家日”从“这一天”延伸至“每一天”。
这封函中,没有“画大饼”的承诺,只有实打实的案例与数据:
成长沃土:2021年,湖南力得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取得北交所新三板挂牌函,2025年,总投资3亿元的力得尔智能传感技术研发总部项目(一期)将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达产后,预计带动年产值近10亿元。金卉坦言:“长沙的营商环境给了适合公司茁壮成长的沃土。”
这并非个例。长沙连续5年入选“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城市前10,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企业兴则产业兴,企业强则城市强,在这里,不止是一句口号。
薪火传承:在当天的“企业家日”活动中,一场跨越三代的对话尤为动人:从何清华的“坚韧、执着”,到吴太兵的“全球视野”,再到刘树模、王薪程等青年企业家的“创新锐气”,老中青三代企业家同台,印证了这里企业家精神的生生不息。
系统保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陪跑护航”三年行动方案》,打造“1+N”星商服务体系,构建“工商联+公检法司”多元法律服务格局……据统计,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所属商会达410家,会员企业5万余家。这不仅是企业对长沙营商环境的投票,亦是长沙对标先进、强化政策扶持、深化企业服务的写照。
放心投、大胆闯、使劲干!
企业家们,长沙这片产业沃土,只待你来书写下一章。
三
第三封致应届生:来长沙,1.3万个岗位已备好,最高年薪百万。
“这些岗位和我的专业方向契合度很高,能让我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在实处。”经过一番筛选,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贺伊旎也在现场找到心仪的岗位,并投递了简历。对于未来,她充满期待:“长沙的生活品质和人文环境都十分吸引我,希望能早日在这里真正地扎下根来。”
这封函,由一支庞大的“引才团”送往南京,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专场招聘会上现场“派发”。
今年9月21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在长沙启幕,这场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的专场招聘,早已超越“找工作”的单一维度。一个多月以来,“引才团”步履不停,相继奔赴上海、北京、西安、武汉、南京,用一场场“走心”的招聘会,将湖南的机遇与诚意直接送到学子身边。
扎实的足迹也收获了丰硕的回响。据悉,仅北京站、上海站专场就吸引150多所高校近2.5万名学生参与,收到简历5.1万份,5922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本次南京站的“邀请函”内容更是直接而诱人:
硬核岗位:160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了4500多个岗位,25家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了2000个以上岗位,近100家科技公司提供超3000个岗位,16家前沿材料公司提供400多个岗位,包括算法工程师、AI智能工程师、材料研发工程师等一大批新职业。
真金白银:年薪12万元以上的企业岗位有6800多个,最高年薪可达百万元。
创业扶持:湖南全面梳理和持续更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涵盖就业促进、项目支持、创业扶持、经办服务、招录招聘、生活保障等类别。本次招聘活动,省内共有9个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工位超1500个。
温暖体验:长沙青年人才城市体验CityWalk路线,包括青才启“新”记、文化科技交融、从烟火到星火次元破壁之行等,串联起长沙硬核产业的创新脉动、创业热土的蓬勃活力、安居温暖的民生温度与人文浪漫的独特底蕴。

三封“邀请函”,写给不同的人,却来自同一座城。
这不是一次性的邀约,而是长久的承诺。我们在这里,静候你的回音。
长沙准备好了,你呢?
记者/刘丹 凌晴
刘俊 刘攀
编辑/尹玮 校读/欧艳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