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破与立

相链区块链

毛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长沙各界都认真思考“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长沙担当”。笔者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点落在全会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上。长沙的职业教育改革既要符合国家政策的总目标,又要完美适配城市发展规划;既要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又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势必经历“破”之阵痛,才能有“立”之和谐共融。

一、全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之解读

首先,全会总括式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会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和满足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由此延伸到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深化合作,产教融合的加强,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其次,全会提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通过深化改革,职业教育应着力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再者,全会还强调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二、长沙职业教育破局之“困”

长沙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从早期的师范教育到现代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长沙职业教育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但不可否认,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相对压力大、质量不高等。更重要的是,长沙职业教育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几个瓶颈:

(一)与市场需求脱节

其一,专业设置落后。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传统,跟不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毕业生与就业市场机制性双向缺失。其二,课程内容陈旧。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与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不深入

其一,合作形式松散。目前一些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实质性的教育教学合作,如企业名师工作室、兼职教授的引进等深层次合作较少。其二,合作效果不佳。一些学生不能从合作中学到真正实用的技能,学生毕业之后也达不到企业用人的标准,效果堪忧。其三,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政策落实上存在一定困难,如技工教育的学历认定、学籍查询及入伍考编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阻滞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其一,教师数量不足。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数量远少于普通高校,教师数量不足也导致教学、科研精力受牵制,难以完成职业院校的内生性成长。其二,高质量教师缺乏。首先,“双师型”教师缺乏。职业院校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其次,高学历教师缺乏。高学历教师很难被高职院校教学氛围和惯性教学思维模式所吸引。以上都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长沙市现代化高质量职业教育改革之“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长沙市在发展职业教育时,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树立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之标杆。

(一)优化长沙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其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长沙职业教育应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本地经济布局和相关产业升级趋势,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高度适配,淘汰滞后与过剩的专业。其二,科学规划。制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其三,提前预测。长沙的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预测体系,通过学术交流、专业、行业会议,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关注和研究,提前布局新兴专业,如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航天航空技术等,以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长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其一,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产业需求、专业技术、技工人员的无缝对接。其二,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考虑到企业的社会生产属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如奖励机制、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三)优化长沙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

其一,对接职业标准。引入行业标准,将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融入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保持一致。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合作,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提升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其二,实行实践导向。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如实验、实训、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项目驱动教学,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现职教数字化升级

其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3D”情景仿真实验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其二,智能化教学平台。利用现有的智能化教学平台,如“长沙职教”“学习通”等,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其三,评估体系和响应机制的建设。定期评估体系的建设。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响应机制的建设。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趋势,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保持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

(五)有效增强长沙高职师资力量

其一,进一步优化长沙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加大职业教育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增强对新兴行业、新型产业亟须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

其二,加大长沙职业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其三,完善长沙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职业院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的深造和成长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作者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


【作者:毛畅】 【编辑:付臣欢】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