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大学生“燕归巢返家乡”

朱一宁

时近七月下旬,高校大学生陆续开启假期。据长沙晚报“掌上长沙”客户端报道,7月15日,浏阳市“燕归巢·返家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期启动。这一活动自2019年首次创办以来已经连续开展3年,共为457名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促成9名大学生就业签约。

燕归巢,返家乡,活动成为本地企事业单位与本地大学生之间一座畅通的桥梁。大学生们通过学习实践收获宝贵的经验和就业机会,对家乡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也有机会招揽本地高素质人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毕业后宁愿在北上广深漂泊,也不愿回家乡就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大学生缺乏故乡情结,也不是他们没有改变家乡面貌的情怀和决心,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过去城乡差别的鸿沟太大,人才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显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得依靠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乡好起来了,人才自然更愿意回乡发展。今年,浏阳市共65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上百个实践岗位,涵盖党建工作、经济管理、乡村振兴、医疗保健等岗位。活动反响热烈,共有400多名浏阳籍大学生报名,可谓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也为“燕归巢”提供了用武之地。2020年,湖南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6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8%。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相比2019年全部是机关事业单位,今年浏阳市提供暑期岗位的单位名单中出现了好几家高新技术企业。才华有地方施展,上升空间畅通可见,干起来就更有劲头。

目前,长沙市已经构建起了“1+5+27”的人才政策体系,政策红利带来日益明显的人才聚集效应。浏阳市“燕归巢”活动是长沙市人才建设蓝图中的小小一笔。这些小小的笔墨汇集起来,为实现长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庹新岗】 【编辑:肖彪】
关键词:大学生 返乡就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