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也需要刷刷“存在感”

相链区块链

付臣欢

10月11日,又是一年重阳节。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提到,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在孝老敬老这个“老”话题外,老年人的社会存在感与价值感,也值得重视与关注。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过去的观念中,孝老爱亲似乎就是让老人休养生息,有人养着、有人依靠。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老人虽然老了,但仍是社会的一分子,所需所求不只是简单的吃与休而已。他们希望能像年轻时一样融入社会大集体中,刷刷“存在感”、体现自我价值甚至实现社会价值。通俗点说,就是希望既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有机会老有所为。

比如,73岁的毛建军,拿出毕生积蓄在长沙县北山镇办了个馨和园养老公寓。这是一个“银发”守护一群“银发”的故事,是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真实写照。对很多老人来说,“被需要”是一种可贵的“存在感”,有作为才会更快乐。因此,我们在孝亲敬老时,一定要把老人看作独立的个体,真正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重视其归属感、受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帮助他们获得在家庭乃至社会中的存在感。不管是当下讨论火热的上老年大学,还是如毛建军一般的“银发力量”参与社会事业,都是推动老有所为的有益尝试。

法国作家纪德在《人间食粮》里说:“存在感,对父母来说是一种使命。”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无论年轻或是年老,都希望能够“被需要”,有存在感。老年人不应被看作社会负担,而应视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推行这种“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让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劳动、学习,不仅是在有自尊地养老、快乐幸福地生活,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付臣欢】 【编辑:肖彪】
关键词:重阳节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