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瞬间涨价”吃相太难看

相链区块链

李英锋

“边下单边涨价,时间相差20分钟,价格却涨了近150元。”4月6日,重庆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于3月12日晚10点50分左右,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了7月18日至20日安徽合肥某Loft艺术公寓的大床房,两晚的价格分别为276元与268元。由于行程有变,约20分钟后,李女士准备再订一晚,但她打开页面后发现,该房型的价格已变为417元。(4月7日《工人日报》)

对于李女士而言,酒店“瞬间涨价”的“瞬间”约为20分钟,但对于有些消费者而言,这个“瞬间”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因为他们多浏览了几次,酒店的价格就涨了。还有一些消费者下单后得不到酒店的确认,而取消订单重新下单时,酒店的价格已大幅上涨。

酒店的“瞬间涨价”到底是大数据杀熟,还是正常的调价操作引发的巧合?对此,消费者难以理解和接受,并质疑酒店的吃相难看。酒店“瞬间涨价”之所以备受质疑,主要是因为酒店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定价信息差,而酒店利用这种定价信息差浑水摸鱼,把消费者的知情权甩在了脑后。

诚然,酒店服务价格执行市场调节价,有自主定价权,但自主定价不等于随意定价,应该守住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涨就怎么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

无论是人工调价,还是系统调价,都是这个理。如果酒店在“瞬间涨价”时,不考虑或不重点考虑成本、供需等因素,而是暗自把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下单倾向、浏览次数等作为调价的主要触发条件,就背离了上述定价规则和逻辑,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相关法律法规已对大数据杀熟明确说“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还针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未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设定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罚则。

各地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关注酒店“瞬间涨价”现象,并介入调查,如发现酒店存在“看人下菜”或其他价格违法行为,该责改的责改,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让违法酒店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倒逼酒店规范经营,合法诚信定价。

即便酒店调价公平合理,也应该保障透明度,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这有赖于酒店增强自律意识,主动公开调价的过程性信息,也有赖于监管部门、消协、行业协会等教育督促酒店建立完善透明调价机制,公开调价的依据、标准、理由、方式等信息,确保消费者心中有数。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作者:​李英锋】 【编辑:肖彪】
关键词:瞬间涨价 酒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