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争做“闯创干”先锋 掀起创新创业热潮

相链区块链

勇立潮头“闯创干”。胡纬作

袁静

  近日,益阳“创响银城”大学生创业故事会上,12支创业团队分享了他们创业路上的别样故事。从医学生团队“捡鱼鳞”探索创业可能,到用贻贝蛋白深耕修复领域;从破解黑茶“年份难辨、品牌难鉴”困局的AI创新,到外地创业者扎根益阳的奋斗历程,这些故事让人看到了银城益阳创新创业的新希望。

  此前,《益阳日报》也曾报道湖南城市学院22岁的姜欢艳与5名“00后”小伙伴创新研发“芯片缝纫针”——楔形劈刀,实现核心耗材国产化;桃江县“90后”青年贺顺返乡变废为宝、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这些事迹同样引人瞩目。

  这一幅幅青春奋进的画卷表明,一股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正在益阳澎湃涌动。同时,它们也清晰地传递出一个时代强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人,就该带着“闯”的勇气、“创”的智慧、“干”的韧劲,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实打实的青春动能。

  “闯”字当头,敢闯敢试才是青春本色。什么是“闯”?不是瞎冲乱撞,而是明知前路有挑战,依然敢迈出

  第一步的锐气。当下,不管是职场打拼还是自主创业,难免遇到瓶颈期,传统行业不好做,新兴领域摸不透,国外技术“卡脖子”。姜欢艳团队面对精密仪器制造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没有望而却步,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最终在尖端领域凿开“天窗”;贺顺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农村,在畜禽粪污和秸秆里找机遇,硬是闯出绿色循环农业的新路子。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与其在犹豫中错失良机,不如主动洞察需求,在经济寒潮里寻找突破口,在传统赛道里挖掘新价值。敢闯,才能打开新天地。

  “创”字为核,创新从来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创”是创新的思维,是创造的实践。它要求我们不止步

  于跟随,更要追求原创与突破。从故事会上医学生团队探索贻贝蛋白的新应用,到姜欢艳团队实现技术工具的国产化替代,再到贺顺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创新利用,其内核都是“创”的力量。创新可以是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也可以是接地气的小改进、新模式。年轻人脑子活、接受新鲜事物快,手机刷得多、生活观察细,往往能从日常里发现别人没注意的问题。比如看到家乡农产品卖不出去,能不能用直播带货搭起桥梁?发现传统行业效率低,能不能用数字化工具提提速?把所学知识和现实需求绑在一起,敢想敢试,哪怕是小创新,也能聚沙成塔、星火燎原。

  “干”字落地,实干才是梦想的通行证。有了“闯”的勇气、“创”的想法,最终还要靠“干”来兑现。姜欢艳团队不是一天就攻克技术难关的,少不了一次次试错后的重新出发;贺顺的绿色循环农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奔走在田间地头的无数次实验和方案变更。没有实打实的行动,再美的蓝图都是“空中楼阁”。值得欣慰的是,政府也在给年轻人“搭梯子”——学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砍掉“审批马拉松”“准入玻璃门”,就是为了让大家“干”起来少点阻碍、多点底气。年轻人别浮躁,别想着一步登天,不妨沉下心来,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把每一个小目标落到实处,在实干中练本领,在坚持中见成效,梦想才会照进现实。

  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坐等回暖、消极应付不是办法。唯有创新创业,才能在存量空间受限时发掘无限增量;唯有依靠技术进步和模式革新,才能突破困局,实现触底反弹。创新创业,是经济寒冬里最该点燃的火把。把这些创新的火花呵护好,把这些创业的干劲鼓足够,让科技的力量和市场的活力充分迸发,我们就一定能在经济下行的大潮中破浪前行,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作者:】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