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赢在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5日讯 (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 实习生 王丽霞)7月10日,市政府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重点产业企稳向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回暖、指标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
“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如此佳绩,实属难得。其中,长沙市常态化抓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可以说起到了重要作用。”14日,记者采访省会经济学界人士时,一位经济专家这样评价长沙市驰而不息抓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意义,认为这是上半年疫情影响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高位推动——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经济带来诸多影响。面对疫情防控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长沙市提出,要在2019年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及时通报总结工作成效和不足,高频率研究调度有关重大问题,高位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常态化开展。
1月20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再次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明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巩固“营商环境优化年”成果,继续保持机制不变、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
为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进程,市发改委会同市司法局,细化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认真研究借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有关营商环境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长沙特色与实际,出台《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并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介绍,这是中部地区出台的首部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制度化文件,标志着长沙市营商环境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
2020年是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正式实施的第一年。长沙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原则,全市上下卯足一股劲,迅速再动员、再鼓劲、再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与决策部署,强化各项举措,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赢在长沙”的“利器”。
上下联动——打造中部标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望城经开区的湖南金龙集团采访。金龙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毛冰花告诉记者,占地1.5万平方米、总投资两亿元的金龙电缆智能制造项目5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底试投产。项目全面建成后,金龙电缆的整体生产能力预计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倍增。“为了早日上马电缆智能制造项目,我心里一度很焦虑。感谢望城经开区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及时帮助公司解决了智能制造车间的用地手续问题。”
毛冰花对长沙营商环境越来越优的切身感受,反映出长沙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松懈、不自满的努力显出了成效。
据悉,全市各区县(市)、园区现已开设24个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专窗,让复工复产政策兑现真正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截至目前,全市复工复产政策兑现总办件量超过4万件,惠及企业近4万家。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莉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全市上下联动打出漂亮的“组合拳”,瞄准打造中部标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下大力气。“可以说,上半年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为全市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刘莉霞说。
“优化营商环境依然是2020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取得各项发展成果的重要助推器之一。”市发改委主任夏文斌表示。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出台了《长沙市营商环境优化工程2020年行动方案》,明确惠企政策落实服务专员和就近办责任人,确保了各项优惠政策在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取得实效。相关市直部门配套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形成“1+N”的惠企政策体系。
今年,长沙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重点抓好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和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到2020年底,长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数据孤岛”基本打通,“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基本实现;建设“不打烊”政府,各区县(市)、园区管委会政务大厅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加快建设“24小时全天候办理”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各类市场主体在长沙办事所需的流程、时间、材料进一步压减,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零收费。
硬核行动——提高办事群众、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优无止境,最终是要由市场主体、企业家和群众来评价。疫情影响之下,今年上半年长沙市场主体数量实现“逆势”增长,就是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的一个明证。长沙市场主体数量在去年9月突破100万大关,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为1226家,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位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共有111万户,同比增长14.28%。
为保障疫情期间企业用工需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急组成61支“援企招工小分队”,分赴全省贫困地区开展劳务协作,将上门招工与就业扶贫紧密结合,采取“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员工输送方式,直接为长沙各企业招聘1.2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434人。湖南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急需大量的辅助岗位员工,因疫情影响一时无法招到人手,导致市场急需的圣湘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无法及时启运应市。长沙高新区急企业所急,迅速从其他暂未复工企业协调、选用500余名员工,“转岗”圣湘公司从事防疫物资包装、贴签、搬运等辅助工作。
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特别是公共工程招标采购交易秩序和效率,企业和投资者高度关注。受疫情影响,全国很多城市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不得已“休市”。2月5日,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首个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交易,对湖南湘江鲲鹏计算产业软硬件生产线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进行开、评标,为项目实现2020年上半年交付投产达效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个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引进的重大战略性项目,也是长沙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一项重要举措,延误不得。感谢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企业解决了最迫切、最期盼、最受益的事情。长沙有这样的营商环境,确实不错!”该项目负责人由衷地赞叹。
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长沙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毫不松懈,久久为功,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硬核”行动,来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提升市场主体、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同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各地人才不断流入长沙。近两年长沙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0余万人。在近年全国城市人口净流入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行榜中,长沙均稳居前三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正在持续为助推长沙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