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蓝天救援队“空中飞人”练为战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周帅)“只要在训练,全身都是湿的,没干过。”8月10日下午,靳江河畔,岳麓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邱明星与6名队员一道,冒着酷暑开展绳索训练。
时间已近黄昏,气温比正午时分低了些,但依旧闷热。大桥人行道上,队员们认真整理绳索训练所需要的装备,短短几分钟脸上就挂满了豆大的汗珠。
找到稳固的锚点,安全才有保障。在桥上,队员们将绳索固定在石椅、路灯柱子上,并认真检查。从桥面到桥底大约有十米高,常人笔直向桥下望去有些腿软。“这个高度对救援人员而言不算什么,上百米都没关系。”邱明星告诉记者。
穿戴好装备,检查好绳索,护栏边缘垫上防磨垫布,一切准备就绪。邱明星翻过桥梁护栏,手紧紧抓住绳索,脚蹬住桥梁边缘,缓慢绳降;降至距离桥底一米左右时,悬停在空中,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像这样的训练科目,消耗的是全身的体能。一场系统训练,可以练到虚脱。”邱明星坦言,安全带穿在身上,时间久了人也会被勒得不舒服。邱明星向记者展示了手上两排厚厚的茧,“这都是抓绳子磨出来的。”除了劳累,高温也是训练中的一大挑战,队员们只能通过喝水硬扛。
队员们在相隔几十米的两桥之间建起绳索通道,一名队员通过担架运送“伤者”,上演空中救援。滑轮在白色绳索上滚动,连接一头的蓝色绳索慢慢释放,连接另一头的红色绳索逐渐收起,队员们通过绳索悬在半空中,稳稳前进。
再过不久,岳麓蓝天将参与一场救援技能大赛,比赛地点位于大峡谷中。队员们只能抓紧时间,创造条件模拟比赛场地和环境,开展“魔鬼式”训练。“每天训练从清晨5时就已开始,到上午11时休息,再从下午5时训练到晚上23时。”邱明星介绍,这样的训练已持续了10天。
经过数年的发展,岳麓蓝天救援队的救援领域已经从最初的水域救援,拓展到森林灭火、水域救援、航空救援、山野和洞穴救援等。“平时多流汗,救援时少流血。”队长谭章告诉记者,作为应急救援的辅助力量,岳麓蓝天救援队将更好发挥作用,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救援任务。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