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民,“线上诈骗”+“线下取现”新型诈骗模式要当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在公众普遍认知中,“不见面”“不接触”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显著特征。然而,一种更为大胆的新型诈骗模式正在悄然蔓延——诈骗分子竟亲自上门收取现金!近日,宁乡公安披露的一起案件,揭示了“线上诱导+线下取现”的复合型骗局,令人警醒。
案例:
投资APP,骗子上门收钱
案件始于网络空间的“偶遇”。宁乡市民康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结识了一名自称掌握投资门道的“好友”,被推荐了一款“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在对方诱导下,她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了虚假投资APP。初次充值5万元后,平台账户如常显示余额,康女士疑虑渐消,打算追加投资。
此时,骗局进入关键阶段。平台“客服”突然告知康女士,由于“特殊原因”需要“规避证监会监管”,平台目前只能通过“内部渠道”进行现金充值。对方煞有介事地解释,为了资金安全和不留痕迹,需采用最原始的现金交接方式:由康女士从银行提取现金,拍照证明资金到位,然后预约时间地点,平台会“安排专人”上门收取现金,并承诺随后会将相应金额“内部划转”至她的投资账户。
被高额回报蒙蔽双眼的康女士,对这种明显反常的要求竟未深究。她先后四次从银行取出大额现金,亲手交到了前来取款的诈骗分子手中。就在此时,民警接到相关线索上门进行劝阻,康女士还不觉得自己被骗,只是进行了“秘密”投资,不需要民警的帮助。
见此情形,民警劝导康女士到刑侦大队作进一步了解,“是不是有人在网上和你交易,叫你给他们送现金……”在民警的反复劝说下,康女士开始慢慢道出被骗实情。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
套路:
线上铺诱饵,线下来收割
宁乡警方剖析了此类“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诈骗套路,其核心步骤环环相扣,极具迷惑性:
精准设饵。诈骗分子以“高额返利”“内部渠道”为诱饵,在社交平台、兼职广告中物色目标,诱导其下载虚假投资或刷单平台。
线下收割。初期小额返利骗取信任后,以“平台故障”“保密需要”“线下快充”等借口,要求受害人线下交付现金、黄金或购物卡密码。骗子亲自或派人上门取现,彻底打破“不见面”模式。
榨干陷阱。受害人账户余额虽显示增长,一旦申请提现,“客服”便以“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继续充值,循环套取更多资金,直至榨干或受害人警觉。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往往导致重大损失。公众在投资前应进行关键四问:
一问信息来源何处,对微信公众号、搜索引擎广告,社交媒体评论区“内幕”,或刚结识网友的“小道消息”保持警惕;二问APP下载途径,正规金融APP需严格审核方能在应用商店上架,凡通过链接、二维码下载的理财APP,风险极高;三问充值渠道合规,要求转账至个人账户或名称不符的对公账户,均属危险信号;四问交易是否受限,虚假平台常设不合理限制(如特殊交易时间、出金限额等),超出国家规定及个人资质范围。
若任何一问存疑,应立即停止操作,极可能已陷入骗局。
提醒:
提高反炸意识,守好钱袋子
面对新型骗局,长沙警方发出紧急提示,网络交友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不要盲目加入投资理财群,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大师”“大V”“大咖”等各种花言巧语而冲动跟随投资,被所谓的高回报诱惑。
犯罪分子塑造的投资项目无一例外都是超高年化收益,而且稳赚不赔。任何承诺“内幕消息”“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炒股、炒期货、炒黄金等网络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不向陌生人提供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不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不点击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切勿轻信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投资APP。投资理财要去正规平台,不要轻信陌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更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此案中,骗子的“现身”虽大胆,其利用人性弱点编织的陷阱本质未变。唯有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任何要求现金交付的“投资”保持最高警惕,方能守住辛苦积累的财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