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井涌新泉 ,宁乡红旗村修复一口古井连起一村民心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这个时候来打水,就图个人少,不用排队。”5日上午11时许,宁乡资福镇红旗村村民刘利梅挑着水桶来到望峰泉古井取水。这口曾一度干涸淤塞的百年老井,如今重新充盈着甘洌的泉水,滋养着红旗村4800人的生活。

5日上午,红旗村的村民在古井取水。 除另注明外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贺文兵摄

  “这井可有年头了,我爷爷那辈就靠它喝水。”年过七旬的欧仁贵大爷蹲在井边,眼里满是感慨。夏日里孩童围着井台嬉闹,冬日里井口蒸腾着氤氲的热气,挑水的扁担声在巷子里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成了欧仁贵老人心里永远的记忆。

  随着年月久远,井壁渐渐坍塌,杂物堵塞了泉眼,井水慢慢枯竭。如今,虽然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但一直怀念村口那口百年古井。变化始于今年春天。红旗村在“党员亮身份、代表在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发现,村里虽然通了自来水,但村民却一直念叨着古井的甜,并希望村上把古井修复。

百年古井涌新泉。

  “一口井,装着全村人的念想,修复它,不只是修复一口井,修复的是村民对古井的感情。”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易胜军告诉记者,在听取群众呼声后,村支两委最终决定将望峰泉这口百年古井修复。

  可修复谈何容易?老人们只记得井水好喝,却说不清泉眼的走向;村里资金紧张,光是清淤、加固井壁就是笔不小的开销。村支两委带着党员志愿者和村民代表,一边挨家挨户打听古井的往事,一边四处奔走筹措资金,连在外务工的村民听说要修复古井,纷纷捐款支持。

古井的水,甜了村民的心。

  5月,修复古井正式启动。清淤那天,全村人几乎都来了。年轻人下到井里清运淤泥,老人在井边递工具,孩子们提着水桶帮忙打水冲洗。当深埋在地下的泉眼被清理出来,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时,井台边爆发出欢呼声。有人掬起一捧水就往嘴里送,“就是这个味儿!比矿泉水还甜!”

  为了不让井水受雨水污染,村里又给古井加了“盖”,安装了两个手动压水泵和一个电动抽水泵,方便村民取水。同时,在古井上建起了凉亭,修建了休憩石凳。6月,红旗村这口百年古井投入使用,从此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今年5月,古井在修复中。 受访单位供图

  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井台边总围着人。村民提着桶排队接水,聊着庄稼的长势、孩子的学业。水桶碰撞的脆响里,藏着说不完的家常。桶里井水映照的笑脸,写满了对美好日子的热望。

  “古井修复供水后,除了本村村民,每天都有周边村的村民骑着摩托车前来取水。”易胜军告诉记者,还经常有宁乡城里的人开车前来古井取水。同时,为了保证水质安全,村上每10天对井水的水质进行一次检测,并由30名党员志愿者和村民代表轮流维护取水秩序和古井周边的环境卫生。

水质检测。

  记者掬一捧在手心,凉意顺着指缝钻进来,凑到嘴边抿一口,清凉甘甜,咽下去,喉间泛起丝丝回甜。正在取水的村民胡秀梅说这水“养人”,烧开水时壶底从不起垢,泡出来的茶,叶片舒展得格外精神,茶汤比自来水更清亮,喝到最后还留着股泉水特有的清甜余韵。

  “盛夏,井水最是讨喜,刚打上来的水镇着西瓜,切开时瓜瓤里还凝着细水珠,咬一口,凉丝丝的甜,暑气一下子就散了。”放假在家的大二学生徐税告诉记者,父母爱用这水泡米做饭,说煮出来的粥绵密,米饭带着股自然的香,能多吃半碗。

挑着井水往家赶。

  古井修复后,村上在井旁的凉亭上挂上了一幅亭联:红映古井千滴甘露滋沃土,旗引清泉万顷碧波润民心。这口百年古井,曾见证过红旗村的风雨岁月,如今又流淌出新的故事。它用清沁的泉水滋养着土地,更用无声的力量凝聚着人心。更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村支两委与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易胜军讲述修复古井的故事。

【作者:贺文兵】 【编辑:肖彪】
关键词:古井 红旗村 资福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