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池娭毑带动一群公益“慈娭毑”|传家风薪火 颂家国情深
人物名片
池凤英
芙蓉区德政园社区“慈娭毑乘务岗”创始人,退休二十余年来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长沙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朝晖
“退休以后,我坚持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楼栋长、信息员、德政园社区明心苑党支部书记、“慈娭毑乘务岗”创始人……退休后,池凤英的身份发生了不少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那颗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赤诚初心。
“居民的微笑,让我觉得路子走对了”
“2004年,我退休两年多后,总琢磨着能不能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池凤英回忆,怀揣着朴素的想法,她向德政园社区投递了自荐信,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志愿者之路。
“一开始,我担任楼栋长,负责服务4栋楼的132户居民。为了便于联系,我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了卡片上,分发到每一家。没想到,这个号码后来几乎成了社区的热线电话。”池凤英笑着说。
“池娭毑,对门两口子闹矛盾,能不能请您来调解一下?”“池娭毑,我们家想请个家政阿姨,您能推荐个信得过的人吗?”……“有事就找池娭毑,准没错”渐渐成了社区邻里的共识。
2012年,芙蓉区开展群众工作“直通车”工程,池娭毑联动社区几名热心公益的党员群众,牵头组建了“慈娭毑乘务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巡逻、文明劝导、护校护园、爱心帮扶、健康宣传……池凤英和队员们热情服务在社区一线,致力于当好居民社区生活“列车”上的“乘务员”。在她的感染带动下,“慈娭毑乘务岗”成员从最初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146人,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加入“乘务员”队伍。
其实,乐观热情的池娭毑也曾面临生活的巨大压力——2014年初,她儿子因意外受伤,生活难以自理。彼时“慈娭毑乘务岗”成立仅一年多,一边是卧病在床急需陪伴照顾的儿子,一边是心心念念的志愿服务,池娭毑一度陷入两难。“妈妈,我在家没问题,你去忙吧。”儿子的理解和鼓励给了池凤英更多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勤劳致富,踏实为本,积极奉献’是我的家风,每做一件事、帮助解决一个问题,看到居民脸上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的路子走对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池凤英说。
“对党的承诺,我将用一辈子去践行”
每周三上午,德政园小区里总是热闹非凡,居民三五成群带着塑料瓶、纸箱等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志愿者引导下,将可回收物统一放置在小区爱心环保点。
回收废品助学,这是池凤英在参加公益活动时萌生的又一个金点子。5年多来,“慈娭毑乘务岗”回收废品超18吨,废品回收收入与爱心捐款共6万余元,在专业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资助贫困学子30余人次。
“‘慈娭毑乘务岗’的146名成员里,83名是退休的爹爹娭毑,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86岁,个个都是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池凤英根据大家的年龄层次、身体条件、个人喜好和能力,划分了爱心、文明、健康、环保、平安五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一名岗长当带头人,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志愿服务的效率就更高了。”
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池娭毑带动一群“慈娭毑”。成立13年来,“慈娭毑乘务岗”义务巡逻1526次,吸引超2万人次参加,调处纠纷207次,收集反馈居民意见465条,义务工时超5万小时。
“‘退休不褪色,争当银发先锋’是我们这群人共同的目标。‘慈娭毑乘务岗’发展到今天,多亏了社区党委提供老有所为的平台。”池凤英说,“团队的老伙计常说被我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其实,大家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一直感召着我。”一晃,池凤英已在社区志愿服务这趟“列车”上奋斗了二十一载春秋。
“入党宣誓只要一分钟,但对党的承诺是一辈子。作为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只要大家有需要,志愿服务的‘列车’我就会一直开下去!”池凤英的话语掷地有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