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携手趣探姜地,田间课堂播撒农业知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李莉婕)“为什么阳光下的生姜,比树荫下的长得更好?”“生姜为什么长在土里而不是结在枝上?”带着对生植物生命的好奇,近日,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与吉祥巷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共同走进清水塘江湾小学在沙坪街道竹安村的劳动实践基地,以“结对共建”为桥梁,开启了一场集“AI学习、科学探究、劳动体验”于一体的实践之旅,在田间地头解锁农业知识。

活动伊始,信息技术老师罗岚珊为两校的少先队员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AI信息课”。队员们两人一组,手持平板设备,围绕“生姜症状”“常见病毒”“防治方法”三大问题,与智能工具展开互动探究。“我们发现姜瘟病会让生姜叶子蜷缩,还会影响根茎生长!”清水塘江湾小学的潘婉菡小组率先分享探究成果,吉祥巷小学的队员们紧随其后补充细节,校际间的思维碰撞让课堂氛围愈发热烈,也为后续的田间探秘筑牢了知识基础。

科学探究的接力棒,随后交到了科学组名师团队手中。在种植生姜的田间,科学老师张令指着叶片上的黄绿斑驳,向队员们细致讲解“这是姜瘟病、姜炭疽病和叶斑病的典型痕迹。”孩子们拿出此前AI查询的资料与科普手册,蹲在田埂边将理论知识与生姜实物特征逐一对照。两校少先队员相互提醒、彼此补充,在“理论+实景”的沉浸式学习中,渐渐掌握了生姜常见病虫害的识别要点与防治方法,让科学知识在田间落地生根。

最令人期待的收姜环节,让少先队员们切实体会到“耕耘与收获”的快乐。基地辅导员老师率先示范收姜技巧,队员们随即结对分工。有的小心翼翼扶着姜苗,有的拿着小铲子顺着根茎轻挖泥土。当一颗颗饱满的生姜从泥土中“探出头”,队员们轻轻拂去表面的泥土,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欢喜。“我挖到一颗‘姜王’,比手掌还大!”清水塘江湾小学的少先队员举着战利品欢呼,吉祥巷小学的伙伴们纷纷围拢围观,田埂间的欢声笑语,成为此次实践之旅最生动的注脚。

活动尾声,清水塘江湾小学副校长吴贝贝对此次校际联动活动进行总结。她表示,这场田间课堂不仅是两校结对共建的一次生动实践,更实现了劳动教育、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据悉,未来两校将以“姜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深化共建机制,共享农耕实践基地资源,共研姜文化特色课程,共组校际探究小组,依托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让“田间实践”与“文化浸润”双向赋能,助力两校少先队员在跨校合作中收获更多成长,让劳动与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