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凝智慧,家国融艺间 长沙非遗创意活动让老手艺成为青少年假期新宠|寻美非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杨熙)国庆中秋假期,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家具制作技艺(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专业性分馆携手推出的“趣玩榫卯·家国欢歌”国庆非遗创玩周系列活动,于10月1日至5日举行。活动围绕“非遗传承中的家国情怀”这一主线,巧妙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吸引了众多市民家庭热情参与。大家在亲手体验中感受非遗之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榫卯凝心,匠筑国防
榫卯,作为中国建筑与家具的核心结构方式,以木构件中凸出的“榫”与凹进的“卯”相互咬合,不费一钉一铆,却结构稳固、浑然天成,凝聚着中华传统造物的深邃智慧。2021年,家具制作技艺(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榫卯技艺源远流长,承载着千年匠人的精神追求与造物哲学,是我国木艺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在国庆期间举办此类活动,既是对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与致敬,更以独特的方式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活动期间,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传承人钟林林带领亲子家庭制作木制坦克、飞机等国防主题作品,将传统木艺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孩子们在榫卯拼接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深刻体会到“匠心献礼·强国有我”的精神内核。
参与者还在指导下亲手制作木活字印刷用的木板,并在宁乡木活字印刷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娜的辅导下,于木板上书写反字,最终印刷出“国庆快乐”“福满中秋”等祝福语,在字与木的交融中传递团圆与喜庆。除了木艺与印刷相结合,木帆船制作技艺、长沙皮影戏、掐丝珐琅工艺画等也巧妙融合木艺进行呈现,备受欢迎。木帆船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军带领大家制作木船桨,体验“扬起文化的传承之帆”;长沙皮影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怀玉不仅演绎了《英雄王二小》皮影戏,还指导孩子们亲手制作皮影人物,在光影交错中重温英雄事迹;掐丝珐琅工艺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严惠如则引导大家运用掐丝技艺创作“玉兔历险记”,以传统工艺表现中秋意象。
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在完成一件榫卯小坦克后兴奋地说:“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榫卯,今天自己动手拼装,才发现不用胶水钉子也能把木头牢牢固定在一起,太神奇了!”
亲子共融,文化传情
本次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突出“大手牵小手”的互动模式。不少家长表示,这类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家国情怀。一位参与活动的父亲感慨道:“与孩子一起做木工,不仅是手艺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与文化的延续。”
“国庆非遗创玩周”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非遗课堂,让传统手工艺生动走进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大家在亲手制作中领略榫卯之巧、活字之韵、皮影之趣与珐琅之美,真切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据悉,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长沙非遗馆在四家分馆共举办了20余场活动,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及亲子家庭。一场场非遗体验,一次次文化触碰,在这个国庆假期编织成一个个家庭共融、传统新生的温暖场景。榫卯之间,活字之上,非遗正以年轻而鲜活的方式,悄然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未来,这些源于指尖的技艺与记忆,将继续在更多亲子互动中生根发芽,汇入家国同梦的时代长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