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集开播!广播剧里听见青春长沙的样子|“青春长沙·声音作答”广播剧①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黄洋萍

  青春长沙是什么样?

  青春长沙,其精神是“奉献与担当”,其行动是“实干与创新”,其面貌是“多元与活力”。它以榜样的力量,在各行各业闪耀,汇聚成一股昂扬向上的城市青年力量。

  长沙群艺馆自今日推出“青春长沙·声音作答”群文品牌活动,同步制作了长沙青年榜样系列广播剧,聚焦群艺馆公益艺术培训教师陈南邑、退伍新农人彭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石光、青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洋、美人鱼艺术团团长肖卓作等长沙青年榜样,通过声音的力量展现他们的故事,彰显青春力量。

  首集《音乐点亮银发时光》为何以陈南邑为榜样?

群艺馆公益艺术培训教师陈南邑

因悦歌友团成员正在陈南邑的指导下练习。

  年轻音乐人陈南邑是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公益课老师、因悦歌友团创始人。“他的故事恰好呼应了制作广播剧的初衷——用青年之力温暖老年群体,展示代际关怀。”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陈南邑没有把音乐梦想局限在“大剧院的聚光灯”,而是主动走进基层,细心观察并帮助老人们实现“想唱歌、想交流、想拥有快乐”的朴素愿望。

  与此同时,陈南邑的事迹不同于传统榜样的叙事框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用平凡却闪光的细节,让“榜样不必生于高光,亦可长于日常”,让榜样的定义更贴近生活。

  更重要的是,陈南邑的成长轨迹与长沙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求学、公益、演出都在长沙的公园、社区、艺术馆里完成,而长沙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包容的社会氛围为他的公益行动提供了肥沃土壤。老人们的信任、艺术馆馆长的肯定、社区的热情,都体现了城市对“青年奉献”的认可与滋养。通过陈南邑的故事,广播剧向听众展示了“青年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关系,传递出长沙“有温度、有活力、有担当”的青春气质。

  剧中那句“你看他们笑得多亮,比大剧院的聚光灯还暖”,道出了他公益行动的初心。首集聚焦陈南邑,既是对这位年轻公益者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在平凡中奉献、在坚守中闪光的长沙青年的致敬。

  总策划:刘学

  艺术总监:肖丽

  编剧:陈浪

  导演:刘承博

  录音、动效、合成——沈俊

  主要演员:(按出场顺序)

  解说——白杨

  陈南邑——杜凯

  刘阿姨——王佩

  张叔叔——连飞龙

  曼利阿姨——张宝玲

  刘馆长——刘学

  李嗲嗲——刘承博

  (群众演员若干)

【作者:郑湘平】 【编辑:郑湘平】
关键词:长沙群艺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