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起伦:一首诗,凝聚成一座城市的精神丰碑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主题文化活动之“风华正茂”新大众文艺创作活动自启动以来,各地作者投稿热情高涨。31日,长沙晚报橘洲副刊将刊发征集到的优秀诗歌,包括北京、天津、洛阳、武汉、深圳和湖南本地的诗友作品,其中就有著名诗人刘起伦的两首新作。

  刘起伦,1964年出生于湖南祁东,1981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此后长期在长沙学习、工作、生活;198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一步步成长为享誉三湘、名震全国的大诗人。

  回顾刘起伦的文学生涯,特别是他“由理转文”、从一名数学老师转变为著名诗人的传奇经历,一定离不开长沙这座城市的滋养。如果把刘起伦的诗歌成就比喻为一座百花争艳的大花园,那么是故乡的恩师播下了种子,是橘子洲头的湘江水浇灌了苗圃,二者缺一不可。

  在参与新大众文艺创作活动的过程中,那些有关“不到长沙岂有诗”的美好回忆涌上刘起伦的心头。正如他在《今天说说岳麓书院》中所写的那样:“说到岳麓书院,不能不说到四十四年前那个九月。何其有幸,在我人生最好的年华,在三湘大地最美的季节,我来到这里。看到秋光洒满一江激情的音符,看到这座古城充满智慧的前额,看到晨霜点燃漫山枫叶,像真理的炉火,映红我年轻的脸庞和渴望的瞳眸……”

  44年前,刘起伦到省城读书,第一时间就登上橘子洲头。那一刻,《沁园春·长沙》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成为眼前真实的景色。这么多年来,刘起伦还时不时温习这首经典,有时如饮烈酒,有时如品新茗,在它的艺术魅力中流连忘返。这些感悟,最后凝结成《深秋诵读〈沁园春·长沙〉》,“一首诗,早凝聚成一座城市的精神丰碑”。

  看了刘起伦的故事,您是否也诗兴大发呢?《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主题文化活动之“风华正茂”新大众文艺创作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稿参与。

  相关链接

  “风华正茂”新大众文艺创作活动征集启事

  1925年,青年毛泽东写下《沁园春·长沙》,记录了诗人笔下美丽的星城、动人的回忆。百年后的今天,提到长沙,您会想到什么?请把对长沙的美好印象写成诗文,参与“风华正茂”新大众文艺创作活动。

  一、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14日

  二、要求

  活动分现代文学组、古典诗词组。撰写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长沙历史文化、代表人物、地标新解、现代生活、产业发展等。不得抄袭,不得使用AI代笔。诗词请注明新旧韵。

  三、参与方式

  参与征文的作品须提交电子版,以“风华正茂+作者+作品标题”为文件名发送至邮箱qinyuanchuncs100@163.com,同时将作品正文作为附件一起发送,并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开户行(精确到支行)和账号。优秀作品将在长沙晚报橘洲副刊、掌上长沙橘洲频道上刊发,优秀作品集结在《创作》杂志刊发。

  四、奖励

  主办方将组织评审。将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优秀奖若干,并针对国外创作者设立最佳国际作品奖。

【作者:尹玮】 【编辑:肖彪】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 风华正茂 新大众文艺创作活动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