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共“话”简牍,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 通讯员 邓景鸿 王丽)19日,长沙简牍博物馆(以下简称“简博”)教育团队携“墨书千年·共话简牍”项目走进中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来自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布)、马达加斯加、马里、加纳、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30多名留学生,奉上一场“可感、可触、可共创”的中华文化沉浸课。活动精准覆盖中南大学商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五大院系,这是简博将简牍文化首次实现跨学科、跨国界、跨语种的系统化传播。

教育员以“文字载体的进化史”为主线,用中英双语梳理“甲骨—金石—简牍—帛书—纸张”的千年脉络;聚焦长沙走马楼出土十万枚三国吴简,现场还原“简牍封检”“编联成册”“汉代礼仪”三大场景。留学生们亲手书写、编联、属于自己的简牍,完成从“观众”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
项目依托2025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立项——“墨书千年・共话简牍:国际青年文化探索计划”,打造“递进式课程+沉浸式体验+多元化创作”三维体系:将湖南简牍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独特知识,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数字化方式进行传递,提高了公众对湖南简牍文化的认知度和理解深度。

“当毛笔落在竹黄上的那一刻,我仿佛听见2000年前的心跳。”来自刚果的王荣同学在体验后写下感言。

未来,简博将继续以“墨书千年·共话简牍”项目为桥梁,深化与全球高校的合作,让简牍文化成为国际学子读懂中国的生动课本。让每一枚简牍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存储卡,更成为世界青年探索东方智慧的钥匙,最终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网络,让简牍文化在全球化传播中绽放永恒魅力。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