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踏青到呼市

  王玲花

  一过杀虎口,就到了内蒙古。

  春一立,雨水一过,到底是不一样了。天高阳满,春气荡漾,云也开始放肆,一大朵一大朵的,像蓝色幕布上绣的白花,在此起彼伏的丘陵上落下、升起,或者停驻。天空真蓝,像湖,又像海。车如快艇,直抵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

  呼市,一座古典而又现代的城市,一座驮在马背上的城市。这座北疆古城,像内蒙古心脏上生长的一片茂盛草原,更像一部爬满时间的古书,等待着后人去翻阅。呼市,蒙语为青色之城。这“青色”,给人春天的畅想、蓬勃的希望和未知的神秘。

  习习春风里,眼前的呼市,更像一位魁梧、彪悍和不羁的男子,用他特有的力量牵着我的脚步。

  街边是一个挨一个的商铺,随便走进去看看,都是太过宽大的衣袍,这总会让人想起草原、长鞭、马头琴和牧民。这衣服与我的体型总有些距离,这中间隔着的是环境、饮食和血统。面对这些衣服,我失去了试穿的勇气,也降低了买衣的热情。卖衣服的是一位女子,有着魁梧的身材、西式的鼻梁、粗粗的嗓门和夹杂着蒙味的普通话。像极了这座城市的性格。

  浓浓的羊肉香味,从一条巷子里劈头盖脸扑面而来,直抵我的味蕾。烤羊肉、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琳蓝满目,哪一样都少不了“羊”。那香味对于胃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尤其是那羊杂碎,五肠六肚,细细碎碎,满满一大碗,上面飘了一层红红的辣椒油,撒了一些绿绿的香菜,鲜红快绿,容不得迟疑,那香味就蛊惑你了。再配上一笼烧麦,真是绝了!那烧麦,晶莹剔透,一口咬下去,汁香饱满而流溢,那种酣畅和快意,于我绝对是一次挑战。

  馕那么大,焙子那么实在,馓子像个毛线团,奶酪多么地道啊!还有那飘着香气的烘干牛肉,那么劲道,在嘴里嚼来嚼去的,还不烂,香也霸道,又厚实又浓郁。

  多民族的混居,风俗的独立,习惯的保持,在饮食上那是百花竞放、气象万千。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性格是从吃暴露的。江南菜偏清淡,湘菜喜麻,川菜的生命在一“辣”字。去呼市要吃,就要去掉矜持、丢掉羞涩,唯这吃相才会与呼市同频。

  呼市是粗犷的,但亦不失温婉。

  你看,那些挂在建筑上的蒙文,多像直立着的羊肉串,透露着这个城市的私密。也像极了提着裙摆亭立的舞女,一副温婉骨感的模样,很是招人爱恋。看着想着,这个城市仿佛瞬间就软了下来。这些蒙文,会让你忘记从哪里来,但清晰地知道你要到哪里去。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偶尔夹杂着头裹黑巾的回族女子,春风拂过她们身旁,带来了阵阵香味。这香味,又新鲜又神秘,我居住的城市里很少能闻到。

  我在烙馕的新疆女子面前停住,看她的馕,也看她:棱角分明的五官、高高的鼻梁,还有那浓黑的眉毛,多有立体感啊!多像油画里的西方女子!我要了一个馕,那么大,竟然不知从何入口。使劲咬下去,有香在唇齿间漫上。

  在伊斯兰风情街走上一圈,会有异域的感觉:叠涩拱券、彩色琉璃,球形殿顶、柱状塔楼,丰厚饱满的绿色、轻描淡写的黄色,角角落落里遍布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这个风情街,像呼市的一条丝巾,飘逸又柔软。也像呼市怀里的一个小女子,含情脉脉,风情万种。

  呼市的温婉在羊绒制品里。羊绒围巾、羊绒衫、羊绒裤......绵软柔和,亲肤细腻。商店里满墙都是,这盛大的背景下有暖在升腾,有民族的味道在氤氲。春了,要买些回去。选了一件短款薄羊绒衫,想着它与长裙配了,一定会穿出春天的清新和风韵。

  傍晚,阳光斜斜地照下来,照在了两千年前那座青冢上。青冢下是王昭君。有人说,王昭君的春天是从秋天开始的。心存大爱的王昭君,带着孤绝凄美的春光来到胡地大漠,来到了呼韩邪单于的身旁。春光洒下来了,自己是秋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太没关系了,和平的白鸽已飞翔在蓝天白云之下了。

  站在呼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王昭君墓前,我仿佛看到王昭君的笑脸,那欣慰的笑容里,漾着勇敢、善良、聪慧和美。那笑温婉了呼市,也温婉了历史的天空。

  有春风吹来,比刚来时有了骨力,这风,才像是呼市的呼吸,起落里都有它的秉性。吹到我脸上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它的力度。而此时,节气就快接近惊蛰了。

  难怪,它的市标为“腾飞的骏马”,它的市花为“盛开的丁香”。骏马,昂首扬蹄;丁香,温婉可人。阳刚与阴柔,粗犷与温婉,一并在呼市茁壮、蔓延和遍布。

  春天踏青,如果要去感受一座城市的性格,呼和浩特市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独特有别于任何一座内地城市。于我,无论视觉,还是味觉,抑或酣畅淋漓的吃相,都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tips

  推荐游玩:昭君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清真大寺、大召寺

  推荐美食:烤全羊、莜面、奶茶、奶酪、马奶酒

【作者:王玲花】 【编辑:黄能】
关键词:呼和浩特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