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阅山河·边疆行”7: 奔向辽阔的时间
编者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诗和远方”,那辽阔的万里山河,激荡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蓬勃着繁荣的发展景象。长沙晚报“一起阅山河”文旅驿站策划推出边疆行活动,招募“一起阅山河”旅行推荐官,以乘坐旅游专列的形式,行走新疆、西藏等地,丈量祖国山河,再现征途如虹!
奔向辽阔的时间
李若兮
从蓬勃葱郁的阿尔泰山麓,走到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自北向南穿越天山,仰望帕米尔高原上的雪峰,再钻进干旱神秘的塔里木盆地……两周里,我们对新疆的大美风光来了个全景式扫描,此时带着相册里满满的照片和心头满满的回忆坐上了出疆的专列。大约是从乌鲁木齐到长沙四十多小时的专列有点漫长,旅行社贴心地在兰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安排了两天的行程。出门十多天,团里的爷爷奶奶们念着小孙孙,有点归心似箭,我则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精神头十足地踏上了甘肃两日游。
其实我对甘肃并不陌生。十年前的暑假,家长带着我来甘肃旅游,这个西北省份所拥有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积淀,在那时就给懵懂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省会兰州,就是一座有风格的城市。不同于一般的大都市,兰州的一切都被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不知是由于黄河的水色还是西北的风沙,整座城仿佛罩了一层淡淡的沙黄色滤镜,大街小巷飘着牛肉面的辛辣气息,这一切都让当年的我新奇不已,也让再度到访的我倍感亲切。
根据行程,我们下专列后先是游览兰州地标中山桥,再前往市郊的水墨丹霞景区。大巴沿着黄河风光带行驶,透过车窗就看见几个老人家在伴奏声中健身,广场上一大群鸽子被小女孩喂得心满意足。走到河边,阴天的黄河水是浑浊的灰黄色,对岸的白塔公园绿意葱茏,树丛中隐约可见几幢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翘着青色的屋檐。连接两岸的一座线条简练的铁桥便是中山桥。它看着现代,实际上是上世纪初由美国设计、德国承建的,据说在百年保修期满时,中德双方还举行了纪念仪式。站在桥上,看滚滚黄河水与桥墩碰撞出白沫,听擦肩而过的游客操着五湖四海的口音,我感慨于这纤巧的铁架如何撑起百年的沧桑巨变。
同样作为岁月的见证者,丹霞地貌和黄河铁桥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尺度。对人类历史来说,守护兰州百余年的中山桥已历尽风霜,但对于大自然而言,一个世纪不过弹指之间。坐电梯登上景区最高点,眼前一座连着一座直至与青色天际线相接的彩丘是地壳、风沙和流水用亿万年打磨出的杰作。“水墨丹霞”的名号对眼前的风景来说太淡雅了些,照我看,这里更像是一片喧闹的五彩的海,红色、橙色、白色的岩层如汹涌的波涛,恍惚间脚下的大地也跟着起伏。
在夕阳的余晖中告别丹霞景区,我们前往临夏过夜,第二天一大早再向甘南进发。在我记忆中,甘南总是那么干净、淳朴,圣湖碧绿,山川庄严,空气中带着青草香和阳光曝晒土地的气息,像一份藏在抽屉深处的礼物,精美却并不急着被拆开。因此当我收到最终行程,发现美仁大草原和拉卜楞寺赫然在列时,实在是惊喜于旅行社的好眼光。
抵达合作市的美仁大草原,已经逐渐习惯干热气候的我一下车就遭到了寒风攻击。上网一查,这海拔三千多米的草原上气温只有十三摄氏度。想起新疆的几片草原,无一不是阳光灿烂、蓝天绿草,显得开阔敞亮。而今天密布的阴云加上清冽的冷空气,赋予了美仁大草原一种神秘忧郁的底色。这里的草场是带点棕调的黄绿色,由一团团毛茸茸的高山草甸组成,踩起来坑坑洼洼,远看则像波光粼粼的水面。草地上零星散步的除了嫩绿的红花绿绒蒿,就是毛发密实的黑牦牛。逛了半小时,我被冻得手脚发麻,去旁边的小吃摊买一杯热奶茶暖暖手。摊主大姐脸颊上两团高原红,普通话不大流利,冲泡奶茶的动作倒是行云流水。
再次上车,下一站也是本次旅途的最后一站,就是我特别喜欢的拉卜楞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对我来说不仅是恢宏的建筑群,而且是古老智慧和信仰的实体化证明。无论是登上小山坡上看阳光漫过洁白的佛塔,还是跟着藏民的脚步走完四公里的转经长廊,再度踏入拉卜楞寺,一切好像和十年前没什么不同。沐浴着穿透稀薄云层的无比明亮的天光,暗红色、黄色和白色的庙宇矗立在青山的怀抱里。风吹过,屋檐下鲜艳的经幡像翻涌的浪花,又像说不完的祝福。
两小时的游览时间不允许我坐在石阶上发呆太久,边按快门边大体逛了一遍寺院,我已经成了最后一个上车的乘客。接下来真的要返程了。脑海中两天来的画面一帧帧回放:载着游客的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悠悠地漂,两侧河岸已经高楼林立;藏族男孩在守摊的间隙拿着手机刷小视频,张嘴是一口比父母标准得多的普通话;拉卜楞寺的大殿前,穿着暗红长袍、胳膊晒得黝黑的僧侣蹲在屋檐的阴影里乘凉。在甘肃,我总是感到过去离当下很近,传统离现代很近,信仰离日常很近,甚至这些力量已经交融得难分彼此,这正是甘肃于我而言最迷人之处。
或许是因为两周的东奔西走已经把精华一网打尽,离开新疆时我自认为算是尽兴;但此刻看着掠过车窗的村庄、桥梁和清真寺屋顶竖起的月牙形标志,我对短暂停留的甘肃依依不舍起来。这里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探索,既然这次来不及,那就下次再来吧——应该不止我一个人在这样想。前几排阿姨的说话声隐约传来,她们正讨论着下个假期走青甘大环线还是进藏,这让我更加确信,尽管长达十九天的专列之旅即将画上句号,我们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世界的好奇还远没有走到尽头。正因如此,我们会一次次踏上新的旅途。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