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长沙:这里的“C位”给人才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通讯员 罗天婕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
当湖南省委书记带队赴沪叩响招贤之门,当高校师生在引才大会稳坐“C位”前排,当企业代表登台畅谈逐梦故事,500多家湖南用人单位携1.7万余个优质岗位集结——9月27日在上海举办的“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招贤纳才大会,已超越一场招聘会的范畴,成为一场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美好之约。
“我们诚挚地欢迎湖南的莘莘学子学成回家、建设家乡;也欢迎所有喜欢湖南的外地大学生朋友成为新湖南人。”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发出温暖而坚定的邀约。作为省会,长沙正以“最优礼遇”“最强产业”“最暖关怀”,将这份邀约化为青年可感可及的逐梦沃土。
自去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发出邀约,欢迎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以来,一场关于青年创新创业的“双肩包行动”在三湘大地激荡起浪潮。作为“挑大梁”的省会长沙,第一时间吹响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冲锋号”。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躬身力行,多次专题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强调要为大学生“背着双肩包”来长创业创造更优条件,让青年梦想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让每一颗“金种子”充分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长沙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简报、每月一铺排”机制,推动政策落地。
从顶层强力调度到全域联动协同,从硬核的政策支持到温暖的城市关怀,这座城市正一步步为大学生群体和青年人才组建起“城市级后援团”。
政策有力度: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今年春天,长沙求贤若渴的身影北上东进。
长沙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率队,从北京大学到复旦大学,带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文化+科技”、湘江科学城等系列人才政策,向全国顶尖学府青年才俊敞开怀抱。
纵观今年长沙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支持政策,涵盖资本雨林、孵化空间、服务体系等方面,秉承“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宗旨,瞄准创业第一步中“痛点”“难点”各个击破。
2月,出台《长沙市落实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责任清单》,将湖南省“七个一”行动细化为51项具体举措;5月,发布“双肩包”行动计划,从一站式接待服务、低成本场地支持、低门槛融资保障、全周期创业奖补等10个方面全力支持青年人才背着双肩包来长沙创业。
初来乍到,有“站”接驳。火车南站、黄花机场等地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整合全市创业资源,帮初来长沙者迅速规划创业路线。20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以及“星荷礼包”,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累计为4.2万人次青年完成了从“一张床”到“一间公司”的过渡。
寻找空间,有“地”孵化。全市4家国家级、18家省级等125家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超20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以及一系列优惠补贴,并配套人力资源、财税法务、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企业注册等保姆式服务,为初创企业保驾护航。
愁“第一桶金”?长沙早已备好“弹药”。市本级、湘江新区各出资1亿元,与湖南省共同设立5亿元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9月26日,195个项目通过投资决策评审,其中长沙138个,占比70.8%,项目投决周期从85天缩短至40天。
怕创业路上“单打独斗”?长沙探索建立“高校+园区+企业”三方联动大学生创业导师库,遴选200位企业家、技术专家、创投大咖组成“创业导师天团”,通过陪伴式成长服务,让青年人才在创业路上不做“孤勇者”。
长沙的“青和力”,向来于细微之处见真心。从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撑,到真心诚意的贴心帮扶,长沙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提供沃土,让青年人才能站稳创新创业的“C位”。那些被托举的“金种子”,正在阳光雨露中破土发芽。
“有人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0%,但长沙给了我另外90%的勇气!”作为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首批“入局者”,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生、长沙应则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爽,最近成功拿下2000万元订单。他坦言,正是长沙“3年租金全免+20万元创业补贴+技术导师全程陪跑+全方位创业服务”的强力托举,成就了他的幸运。
数据显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8月,全市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7228户,月均新增657.1户,是支持大学生创业行动实施前的2倍。目前全市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近5000家,吸纳就业人员超2万人。
城市有温度:低成本卸下青年包袱
9月,长沙再次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荣誉背后,是这座城市对“低成本创业 高品质生活”的深刻践行。
从全国低位的房价收入比,到递进式安居政策支持,再到“搞事业”“过日子”“共生长”的全链路扶持,长沙真正构建起一整套围绕青年需求展开的城市支持体系,让人才在这里有更好的生活与未来。
“从香港来到长沙,原本还有点担心不适应,没想到青年人才驿站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近日,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00后”许斯琦顺利入职中粮可口可乐华中饮料有限公司,回望这段初来乍到的求职旅程,她对青年人才驿站(新区麓谷站)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从网上申请到拎包入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温暖与快捷。房间更是整洁舒适,设施齐全。”更让她惊喜的是,驿站还搭建了人才交流平台,帮助她深入了解长沙的产业布局及相关政策,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年轻人求职提供短期保障,长沙还构建了从“青年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购房补贴”的阶梯式住房保障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来长沙从“落脚”到“扎根”。
9月,长沙举办青年人才创业就业安居政策推介活动,发布《长沙市青年人才公寓一览图》。目前,全市有103个人才公寓项目、3.4万套房源集中向35周岁(含)以下、具有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开放,人才租住期每满6个月(含)免租金1个月,最长可享受租住期满3年(含)免租金6个月的租金优惠。
“初到长沙工作时,区委人才办工作人员就向我推荐了青年人才公寓。优惠的租金政策加上便捷的交通、成熟的配套、舒适的环境,让我眼前一亮。”湖南省2025年新录用选调生、天心区黑石铺街道干部王琎博士,不久前入住天心区悦居新苑青年人才公寓,他直呼“幸福感太强了”。
与此同时,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购买首套自住房时,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至1.5倍的政策支持;对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博士后人才,提供生活与安家补贴。从一间温暖的“房”到一个贴心的“家”,是长沙对人才“衣食住行”的精准关怀,也让长沙成为更多青年心中 “此心安处是吾乡” 的幸福家园。
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近年来,长沙用一次次“主动靠近”,为各地高校学子铺设就业“快车道”,吸引更多青年来长留长:举办全球名校博士长沙行、全国高校学子长沙行、企业开放日、超级实习生等各类特色活动,搭建起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在湘籍青年人才较多的高校和城市设立青年人才联络站、聘任引才大使;每年举办100场以上线上线下引才活动,提供不少于12万个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实习大学生,按规定发放最高3000元实习补贴……过去10年,长沙累计净流入人口100万,其中80%是年轻人。这座城市用最懂年轻人的姿态,成为当代青年心中的理想栖居地。
产业有厚度:“搞事业”底气更足
人才选择一座城,不仅为优厚政策而来,更因这里有蓬勃的产业、广阔的舞台与看得见的未来。
坚实的产业基础,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当前,长沙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想“搞事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无限可能。自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至今,长沙已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持续攀升至第9位。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200余名,引进“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37名,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人才超万人。
7月,2024年长沙市“小荷”青年人才创新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今年34岁的袁觅文博士获得立项支持。有着多年海外留学经历的他在权衡考量多座城市后,最终将目光锁定长沙。
“长沙是一座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和爆发性新兴产业的‘硬核’城市,为我的工科专业提供了优质就业环境,也有利于我将来的职业发展。”作为中钨稀有金属新材料(湖南)有限公司的研发专家,他主持的科技专项“核聚变堆钨基面对等离子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项目,面对的都是国家和行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因其所作贡献,他还获得望城区“攻坚博士”的称号。
袁觅文的故事是“小荷”青年人才的缩影,更是长沙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活力的高峰期,为了及时发现、支持并培育这些处于事业起步期的“潜力股”,长沙于2022年启动实施“小荷”青年人才创新项目,将目光精准聚焦于35周岁以下、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实施三年来,拨付支持资金超千万元,从最初的“星星之火”逐渐成长为“燎原火炬”。
产业与人才的同频共振,在青年创业者的故事里也格外鲜活。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生潘伟,现在是长沙麓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入驻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后,前三年租金全免。”潘伟说,产业园里的国检中心不仅有创业所需的硬件条件,还优先向学生团队开放,雨雾模拟、电磁干扰等极限测试场景我们可随时调用。“正是这些扎实且走心的支持,我们才能安心做研发。”如今,他的企业产品和技术已被国内多个头部机构应用,还与海外测评机构、高校达成合作意向。
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人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盛维天,同济大学毕业后也选择来到长沙。“长沙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已走在全国前列,湖南湘江新区还有国家级示范区资质。”他坦言,长沙有着对人才高看一眼的重视、有贴心的生活保障、有媲美一线城市的薪酬待遇,以及“拼事业不丢生活”的城市氛围,让他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答案。
9月,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长沙市启动硕博人才引进“星斗”工程,聚力打造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吸引来自更多领域的优秀人才。
背包出发是青年的勇气,落地生根是长沙的诚意。在这座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里,众多青年人才汇聚,成就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沙也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向四海贤才发出热情邀约——来创业、来安家,背起双肩包,下一站到长沙!
>>我要举报